近日,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钦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钦州把推进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分级诊疗的重要路径,探索建设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各医联体参与成员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医疗资源、专家服务“双下沉”,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什么是“医联体”?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想知道答案,你就接着往下看吧!
“医联体”是什么?
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实行双向转诊,方便群众更好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按照《方案》,2019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其中:
●所有三级公立医院与县(区)级医疗机构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医联体,市主城区的三级公立医院与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紧密型医疗集团;
●每个县(区)建成1-2个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内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7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按照《方案》,医疗联合体将由四种模式构成。
组建4个城市医疗集团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由市一医院牵头,联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钦州港区人民医院、钦南区人民医院、钦南区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由市二医院牵头,联合钦北区人民医院、钦北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
●钦州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由市中医医院牵头,联合钦北区中医医院、钦北区小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医疗集团:由市妇幼保健院牵头,联合钦南区妇幼保健院、钦南区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
以县(区)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地理位置分布等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个医共体负责。
区域专科联盟
由市级公立医院建立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或市级重点临床专科牵头,与市内各级各类医院相应专科组建临床专科联盟。
鼓励各医疗机构与区内外医疗机构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加强技术交流、指导、帮扶,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由市级公立医院建立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或市级重点临床专科牵头,与市内各级各类医院相应专科组建临床专科联盟。鼓励各医疗机构与区内外医疗机构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加强技术交流、指导、帮扶,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远程医疗协作网
加快实施钦州市智慧医疗工程、广西远程医疗“县县通”工程,积极参与建立完善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建设意义
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实行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共享,落实医保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进一步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建设情况
●2019年12月31日上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钦南区医疗机构组建医疗集团签约仪式在钦南区行政中心隆重举行。
●30日至31日,经批准,灵山县陆屋镇、武利镇、太平镇3家镇级中心卫生院分别增挂“灵山县第四人民医院”、“灵山县第五人民医院”、“灵山县第六人民医院”牌子。
●27日,钦南区人民医院与东场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签约揭牌仪式在东场镇卫生院举行,是钦南区首个成立的紧密型医共体。
●26日上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红阳分院在钦北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27日,由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浦北县人民医院三二医联体联合主办全区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医疗机构员工礼仪》培训班成功举办。
●为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产前筛查工作更好的开展和进行,进一步为市县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近日,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和灵山县妇幼保健院签订产前筛查阳性转诊协议。
签订协议将进一步完善灵山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畅通上下转诊通道,形成有序灵活的看病就医格局。
编辑丨陈程 实习生 庞力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