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多举措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市场检查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提醒告诫相关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截至31日上午,全区已查处涉嫌高价销售口罩等价格违法案件27起。
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均采取措施强化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监管,明确要求1月26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要求各地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截至1月30日,检查农贸市场5228个次、电商平台401个次、网店1389家,发现并核查区内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网站上售卖野生动物相关商品信息及链接71条,已全部下架。
同时,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管。严格落实健康状况检查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制度,重点抓好餐厨废弃物分类闭环管理。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管理责任及餐饮食品配送制度,要求食品配送工具定期清洗消毒,快餐外卖送餐人员戴口罩送餐。截至1月30日,检查餐饮服务经营主体1.9万多户次,立案查处9起违规经营行为。
此外,该局加大对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价格监管执法力度,对借机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商品、大幅提高销售价格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检查经营门店1.2万户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7件。涉及疫情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登记、分流、督办。截至1月30日,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及时对收到的3294件投诉举报进行处理。
典型案例
口罩涨价3倍?河池三家药店被查
1月26日,有网友反映,河池都安开心人大药房涉嫌加价售卖口罩,该药店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口罩3元/个,20元/包。
经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初步调查,该药店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借口罩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机,在进价不变的情况下,将一次性口罩售价从5元/包提高至20元/包,涨价幅度300%,明显超过正常合理涨价幅度。该药店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已被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
1月28日,根据群众投诉举报,河池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针对金城江城东某超市存在哄抬口罩价格行为展开调查。经初步调查,该超市销售的普通脱脂沙布口罩、牛头水刺布口罩、一次性防护口罩价格分别为1.5元/只、2元/只、3元/只,上述三种产品均未明码标价。
执法人员当场责令超市停止该行为及告诫超市负责人规范商品价格行为,并对该超市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明码标价及哄抬价格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
1月28日,河池天峨县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反映后,迅速对天峨县汽车站旁天峨县某食品店大幅抬高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经查明,当事人将进价为0.3元/个的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大幅提价到2元/个对外销售,涉嫌哄抬价格,天峨县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此进行立案调查,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
卖价超过进价两倍,柳州两家药店被查
1月27日,柳城县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六塘镇一药店以20元一个的价格销售霍尼韦尔N95口罩,远高于同期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
▲柳州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药店检查。柳州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接到投诉后,该局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摸排,于1月29日突击到该药店进行检查。经初步调查,该店经营的霍尼韦尔N95口罩1月24日进货100个,进货价为9元/只,以20元/只的价格销售,未明码标价,涨价幅度超过进货价格的100%。
检查时,执法人员还发现,该药店在1月24日还进有其他品牌4款口罩总共340个,同样以未明码标价的方式进行销售,涨价幅度均超过进货价格的100%。以上5种口罩总共440个已全部销售完毕。此外,执法人员在六塘镇另外一家药店也发现类似涉嫌哄抬价格及未明码标价违法销售口罩的行为。
以上两家药店的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市场监管局已责令这两家药店进行整改,并按照执法程序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处理。
梧州查获3万多个“三无”口罩
1月26日,有市民举报位于梧州市两广市场内的某日用品经营店,存在哄抬口罩价格的情况。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到达该商店时,发现该店大量囤积两款“三无口罩”,由于上述口罩均无中文标签的外包装、合格证明文件、产品说明书及注册证,且无该批次口罩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执法人员对上述口罩进行暂扣,共计639盒31950只,货值金额78000元。
编辑丨唐爱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