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位于广西北部湾的防城港市累计开行冷链班列超1300多箱,达到3.7万吨。目前,防城港至北京、上海、沈阳、济南、重庆等地的5条铁路冷链线路班列均已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这为广西北部湾海产品走向全国开辟了快捷新通道,也标志着冷链经济已成为防城港向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内陆腹地与东盟进出时间最短最便捷的主门户,防城港市率先在国内开通东盟海产品冷链海公铁联运,是全国唯一联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苏远辉表示,在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防城港作为国际大通道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打造东盟—防城港—成都—欧洲的多式联运双向通道,目前,防城港已实现了与“渝新欧”“蓉欧”“郑满欧”等中欧班列有机衔接,成为中国—东盟冷链经济的重要基地、区域性冷链物流枢纽中心、大宗货物交易集散中心。
就在今年9月,防城港市在四川举行了“南向通道投资项目”推介会,这不仅是一次跨省区市间的对话,更是一场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策划。
通过积极对接川、渝、黔等省(市)以及南向通道相关国家和地区,防城港先后与自贡、攀枝花、宜宾、泸州等缔结友好城市,并与四川省商务厅、旅发委、成都市政府、成都青白江区等有关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超过160亿元。
南北大通道的衔接,不仅能够开拓东盟市场,还能让更多东盟商品顺畅“走进来”,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冷链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防城港临港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防城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有20万吨级泊位3个,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正在推进,占有广西沿海超五成的生产性泊位和万吨级以上泊位,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其年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起已超亿吨,2017年在港口物流上为广西贡献了47.3%的港口吞吐量。
拥有580公里海岸线的防城港腹地广阔,不仅开发成本低,而且环境容量大,成为发展临港产业的理想之地。依托已有产业基础,这里已成为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核心区。来自美国、新加坡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抢滩落户,初步形成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石化、装备制造等一批千百亿元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南向通道支点和深水港独特的优势,加快推进临港冶金产业发展:一方面,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大力扶持园区的冶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产品高端、工艺先进、环保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企业,重点招商建设防城港铜基产业链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宋京洲说。
来源丨经济日报
值班总编丨邓志勇
值班主任丨陈韶烽
值班编辑丨莫妮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