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服就像医护人员的铠甲,有了保护才能更好去战斗。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至今,一线医护人员亟需使用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一直紧缺。广西的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情况如何?2月3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南宁经开区,对广西目前唯一具备防护服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探访。
6.8万件隔离衣已出厂
疫情发生后,位于南宁经开区联讯U谷的南宁腾科宝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政府委托,承担着超过5万套防护服、10万件一次性医用隔离衣的生产任务。
2月3日,在车间内,10余名身穿蓝色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工人手下生风,布料在缝纫机针线下来回穿梭。
▲工人们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隔离衣。
该公司总经理雷珍介绍,为尽快生产出更多医用防护物资,他们1月22日就开始联系工人。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随着工人陆续到岗,公司马上开始生产。此前,公司能生产近20种医疗用品,目前,已把手上的订单都停了,全力保障防护服和隔离衣的生产。
每天,工人们需经过测量体温、消毒等程序,才能进入生产车间工作。工人们两班倒,车间从上午8时一直开工至晚上11时。据了解,至2月2日,已有6.8万件隔离衣送至政府的战略储备库。
▲雷珍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以上。
政府协调车辆帮运原料
雷珍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目前,公司一天可生产防护服500~600套、隔离衣2000套。2月1日,自治区药监局向公司发出广西首张“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同日批准该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变更。公司的防护服可以正式投入生产。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公司从厦门总部调来约2000套防护服半成品,在南宁进行包装、统一灭菌。再过两天,第一批经检验合格的防护服就能出厂,送去统一灭菌。灭菌合格后将可投放市场。
生产线开足了火力,但弹药仍面临不足。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手上大约有200吨隔离衣的原材料,基本能保证近期生产需求。但防护服原材料仍远远不足。雷珍介绍,1吨防护服原材料约能生产防护服3000~3300套。公司的采购部门正在全国各地抢购防护服原材料。目前,只购买到10余吨,但胶条等辅料仍比较难找。
不仅如此,原料的运输问题也让人头疼。据了解,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从湖北省仙桃市采购,受疫情及春节放假影响,市场运力不足,企业联系不到物流公司。南宁经开区管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接园区内的物流运输企业。经沟通协调,广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派两辆专车到湖北仙桃承担运输任务,原材料最终顺利运抵南宁。
工作组驻厂蹲点服务生产
为保证防疫物资顺利生产,雷珍每天一一把关生产和调配,每天工作超12小时。
该公司车间生产部负责人陆普才介绍,疫情当前,不少员工初一就赶回公司工作。有的员工孩子才两三岁,也只能交给家人照顾。但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公司部分外省员工由于村里封路,班车不通等问题,无法返工。目前到岗人数36人,生产线仅恢复了六七成。另一个新的生产车间设备已经准备好,现仍缺约120名工人。限制了出产量。
为缓解用工难,南宁经开区管委会推出“用工奖励”,对“送工”成功的人力资源职业中介给予800~1500元/人的奖励。此外,还通过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截至1月30日下午,共有95人报名应聘,经逐一对报名应聘人员审核,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32人,待培训合格,办理健康证后即可上岗。
为帮助企业扩大产能,目前,南宁经开区管委会已派出专门工作组驻厂蹲点,给予支持和保障,并协助企业做好生产工作。广西联讯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先锋服务队定点服务,为该公司的生产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协助企业搬卸货物、招聘一线工人、确保水电充足。
同时,南宁市服务卫生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服务工作组也驻厂蹲点,协调解决企业审批办证、资质申请、原材料供应、人员招聘、资金落实等问题,以保障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提高产能,保障防护用品供应。据悉,南宁市拨付资金补助,首批补助金已先期支付企业。
编辑 | 梁贵
视频编辑 | 尹世斌
校对 | 丁芳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