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丈夫当好坚强后盾;从武汉回来的研究生,十多天没下楼,也不与家人吃团圆饭,自觉隔离;家中孩子与从武汉回来的同学吃过宵夜,一家三口主动与他人“零接触”……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在众多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的人群中,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三名普通市民,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可贵的公德心与责任感,真正做到了:预防病毒,从我做起!
他为医生妻子当好坚强后盾
鼠年春节前夕,南溪山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桂林市级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定点医院。刘晋湘是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韦妍飞的丈夫。作为一名2017年退役下来的老兵,他很清楚妻子加入抗疫一线意味着什么。1月27日,妻子正式进驻抗疫一线,这天刚好也是他们结婚20周年纪念日。刘晋湘帮妻子收拾好行李送去医院,嘱咐妻子安心工作并做好自身防护,别记挂着家里,他一定会当好坚强后盾。刘晋湘戴上口罩开车出门,一次性采购了足够两周以上的食物,尽量不让父母再出门买菜增加风险。孩子正在上初中,他每天都会制订相应计划,让孩子停课不停学,并不时把家中情况通过微信发给妻子,等她有空时再看。
▲ 刘晋湘与孩子出门前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受访者供图“过去我在部队,妻子给了我很大支持。现在妻子冲在抗疫一线,我能做的就是管好家让她安心去战斗。”刘晋湘告诉记者。2月1日,韦妍飞由于表现突出,与工作在抗疫一线的21名同事“火线”入党,刘晋湘为妻子感到骄傲的同时,最想对她说的一句话是:“保重身体,平安归来!”不与家人吃团圆饭的研究生苏二(化名),是武汉大学的研究生。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清晨,她搭飞机从武汉至广州,再乘动车回到桂林灵川的家中过春节。一到家,她马上让家人打电话向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咨询有无去定点地方隔离的必要。对方答复:如果没有发烧等症状,可自行在家中观察。苏二家中是自建的四层楼房,她主动住进四楼将自己隔离起来。力争做到不与楼下的爷爷、奶奶、父母、叔叔等亲人接触,“只有吃的东西让妈妈戴着口罩帮送上来。”苏二说。1月24日大年三十,阖家团圆。苏二很想与亲人一起吃团圆饭、聊聊天,可她最终还是拒绝了爷爷奶奶的邀请。“妈妈帮我送饭上来,打开手机视频,让我向爷爷奶奶问好。这顿团圆饭很特别但也很温暖。”苏二说,“我没办法直接为武汉出力,能做到的就是不给社会添乱。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返校,我会安心利用好这段时间,做到停课不停学”。
▲ 苏二在家中做平板支撑锻炼身体。受访者供图桂林一家三口主动“闭关”陈明一家的生活节奏,因儿子在1月23日晚与高中同学吃了一顿夜宵而被打乱了。那名同学在武汉工作,此次是回桂林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从新闻上了解到,凡是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有过接触的,应主动在家隔离观察,于是,我们从正月初一开始就主动闭门不出,等彻底没有问题再出门与亲朋好友接触。”陈明告诉记者。“我们两口子已退休,现在儿子单位也推迟了上班时间,家中吃的东西储备充足,没有后顾之忧。”陈明说。为了把传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陈明一家基本做到了与他人“零接触”,就连正月初四这天,住在同一栋楼的好友想送一些柚子给他们尝尝,陈明也没有开门,而是让好友把东西放在门前,等朋友离开后才开门拿进来。“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谈不上思想觉悟有多高,就是配合政府,做好自我防护工作,这也是对他人负责。”陈明说。编辑丨黄灼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