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前,这里还是一片杂物堆积的空地;9天后,4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施工人员八昼夜酣战,2月8日,广西版“小汤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扩建工程主体和机电安装顺利完工,交付医院,随即进入医疗设施进场安装阶段。
广西版“小汤山”医院的病房啥样子?相关医疗设备如何设置?2月8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前往现场进行探访。
现场目击
数百工人在进行收尾施工
“临时病区里的所有病房,要加快速度清理卫生!”2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数百工人正在忙着进行收尾工作。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以下简称“邕武医院”)转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参照北京“小汤山”和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模式,在院区新建临时负压病房,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购置必要设备。
▲ 广西版“小汤山”医院临时负压隔离病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本文图片和视频均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却很大,需要平整超过4000平方米土地,制作50多个集装箱,特别是要在短时间内征召好几百名工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此,广西建工集团下属多家企业协同作战,从全国各地调集物资,从南宁周边征集人马支援项目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最高峰时有500多人在现场同时施工。
该项目第一部分是参照“小汤山医院模式”,迅速建设临时负压隔离病房;第二部分为永久性院区——“平战结合”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工期约为3个月。
▲ 工人正在进行清洁工作。
紫外线消毒
传递舱单独传送食物药品
记者在临时负压隔离病区样板间看到,病房内设有一个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构成的传递舱。
▲ 病房内设有一个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构成的传递舱。
自治区邕武医院扩建工程现场推进组组长乔永平介绍,单独小窗口是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构成的传递舱。
病人的餐食和药品都会从这个传递舱传递进来,通过传递舱内的紫外线系统消毒,避免感染。
每间病房设有两个床位,空调已安装到位。
▲广西版“小汤山”医院临时负压隔离病区样板间。
房内还设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都有热水供应,废水会进行集中处理。
病区布局
污染区和洁净区严格划分
记者在现场走了一圈发现,所有的病房墙壁都已安装了医疗设备,如负压管孔、氧气管孔等。
乔永平介绍,所有病房医疗设备都按国际标准配备,均为负压病房,均单独设置新风排风系统,确保病房内空气不排入室外。
“既要严防污染周边环境,也要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乔永平说,新建的病区有严格的污染区和洁净区划分,以“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为原则,采用严格的“三区三通道”设计。
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区域;通道则按“医务通道—病人通道—物品通道”分开。
每进入一级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临时病区共有48间负压病房,96张床位,其中20张为重症监护病床,其余为普通病床。
病区建成后将主要收治全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每间病房还配有独立卫生间。
污水系统
连雨水收集都要进行消毒
在病区旁边的一块空地上,竖着一些管子。
地面上,铺了一块绿色塑料膜。“这是污水处理系统,所有的处理设施都埋在地下。”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海农介绍,广西版“小汤山”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地下满铺抗渗膜,所有雨污水收集、处理后再排到市政管网。
▲ 经过地下设备消毒后,处理设备收集的气体将通过这些管排出。
据了解,邕武医院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是达不到传染病医院的建设标准的。
相关部门针对该情况制订方案,由专业机构按方案当中的“三步走”对邕武医院进行建设。
乔永平告诉记者,作为传染病医院,其雨水收集、气体排放都要进行消毒处置,不会对周边内河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编辑丨黄灼
校对丨丁芳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