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点又更新了,除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病毒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需要采取哪些对应的防护措施呢?别急,家居君下面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0.1毫米),我们熟悉的PM2.5就是一种气溶胶。目前大家所担心的,应该是带有新冠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随着空气流动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但根据专家的说法,空气中的气溶胶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感染的概率才比较大。而且吸入病毒不一定就会感染,是否感染取决于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
至于悬停在衣物、皮肤上的气溶胶,由于剂量和病毒活性的问题,通过手部接触眼口鼻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大家不用过于恐慌。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该知道的知识点咱们还是要学习一下,科学防护,才能不慌不乱。
宅在家还能开窗通风吗?
气溶胶传播的消息一出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宅在家里要不要开窗通风,毕竟气溶胶存在于空气中,要是不小心把带有病毒的空气弄到室内来就麻烦了。可是,之前专家又说了,要适当开窗通风,这样有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致病微生物的浓度。所以,窗到底要不要开呢?
对于一般小区的居民,最好还是适当开窗通风,但需要注意,气溶胶是有可能随空气流动的。所以,要避免开天井一侧、逆风方向的窗户。
如果有居家隔离者,必须单间隔离,如隔离者的房间处在全屋出风的位置,那么公共区域或其它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患者所在屋子门窗。同时要注意,不要用风扇等高流速设备通风,以免引起湍流,让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悬浮。
如果小区内有隔离病患,离得比较远就没关系,但如果是点式楼房,窗户直接和邻居对开,就要错峰换气,或者不开那一扇窗。如果楼距不大,或是人口居住密度很大,周围有感染病人,就不建议频繁地开窗换气。
外出回来衣服鞋子需要消毒吗?
空气中的气溶胶可能会悬停在衣物上,尤其是带静电的衣物,会更容易吸附带有病毒的颗粒。所以外出回来后,外套、帽子、围巾等最好挂在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来穿就可以。如果实在是不放心,可以用75%的酒精喷洒于衣服表面。但是要尤其注意的是,喷酒精时千万不要吸烟,远离明火,否则很可能发生燃烧。
至于鞋子,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回家会换上室内鞋,出门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门口,不放到室内来。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参照为鞋子消毒的方法,在鞋底喷洒消毒水。
冲马桶会产生气溶胶吗?
“气溶胶”这个名词,很多人都是在前一阵说病毒可能粪口传播的时候听到的。由于粪便中可能存在病毒,所以冲洗马桶的水流也可能产生气溶胶。建议大家养成好习惯,便后盖好马桶盖再冲水,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冲完马桶,还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马桶盖。
至于下水道和马桶是否造成楼上楼下传播病毒,专家们认为风险不大。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在晚上没人使用卫生间时,用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放进下水道或马桶消毒。
哪种环境气溶胶感染风险更高?
专家指出,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情况下,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在通风条件不好且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患者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浓度会马上累积起来,很快升高。一段时间后,在其内的健康人感染概率会非常大。
而人流密集的菜市场、封闭的电梯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可以很久。所以,无论现场有没有人,都建议佩戴上口罩。
另外,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还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所以,在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疫情期间都要停用中央空调。除非同时配有能实现100%室外新风换气的新风系统,才能更好地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
所谓100%换气新风系统,就是指100%从室内引入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将室内污浊空气100%排到室外的新风系统,比如之前家居君介绍过的远大新风系统。这样既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又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至于下水道系统,家居君上次也提到了,如果你家用的是U型集水器的地漏,可每天向地漏中注入500ml以上的清水,保持水位,使它起到隔离效果。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气溶胶逆行。
编辑丨易治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