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开年的宁静。当市民们“宅”在家里时,南宁经开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辖区市民当好健康“守门人”。
▲吴圩镇中心卫生院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消毒工作。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倩倩摄
“党员就要在防控一线”
“您好,请配合疫情防控,测一下体温。”“体温正常,祝您一路顺风。”2月12日上午,在吴圩南站,过往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在阴雨天气中,身穿蓝色隔离衣的医务人员穿梭在车辆间,对往来人员一一进行体温筛查,对相关信息逐一登记。
战“疫”号角刚刚吹响,吴圩镇中心卫生院便接到防疫任务。该院党支部书记莫春莲迅速组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先锋队。党员干部职工立即参与到发热门诊、五象西及吴圩南环邕公路检疫站点的轮值,以确保辖区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
▲刘茗铭和同事在吴圩南站为过往司机检测体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倩倩摄
刘茗铭是先锋队中的一员,也是一名党员。因为工作关系,刘茗铭和丈夫分居两地。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起,接到通知,她放下年幼的孩子,匆匆从柳州赶回南宁,站在了吴圩南站的排查岗上,把牢公路上的“输入”关口。春节以来,刘茗铭和同事每天两班倒,每班12小时,一天要排查数百辆过路车辆。“昨天和家人视频联系的时候,小孩还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虽然想孩子,但作为党员,在这个特殊时期就应该发挥党员的作用,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除此之外,吴圩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还需要肩负起部分南宁吴圩机场体温异常旅客的转诊工作。据莫春莲介绍,转诊工作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相对较高,这部分工作也是党员冲在前面。目前,该院已向定点医院转送可疑病例11例。
众筹防疫物资党员当好“守门人”
“病毒不可怕,就怕人们不听话。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2月12日,在南宁经开区金凯街道高岭村花园坡大门外,大音箱正高声播放“防疫顺口溜”。大门外拉起了铁链子,高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色手持体温枪,为进入村里的人一一测量体温,体温正常者才能进村。
▲高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色为村民当好“守门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倩倩摄
“早在疫情初期,物资紧张,这些都是书记‘众筹’来的。”回忆起这些防疫“装备”的来历,该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黄小玲说,得知疫情发生的消息后,1月26日,村委开会,决定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但当时物资不足,于是书记和村里党员、干部,去向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借音箱、喇叭,向村民们募集体温枪,“在早期,使用的防疫物资不少都是募集来的呢。”
高岭村本地住户1580余人,流动人口2780余人。村里设置了10个卡点,对进出人员体温、信息进行检测、登记。为了让大家认识到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张家色还开着私家车,拉着大喇叭,走村串户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为做到疫情防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高岭村还发挥村民小组作用,对村民和外来人员信息一一排查、登记。
▲2月12日,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胡玉清在普罗旺斯小区对进出居民体温进行检测。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倩倩摄
党员志愿服务队助力建起疫情防控网
“你有没有去过湖北?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和湖北人接触过?”在疫情期间,这样的问题,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胡玉清和其他工作人员每天不知要问上多少遍。令胡玉清稍稍松一口气的是,至2月12日,社区里前前后后进行居家隔离观察约130名居民,已有约一半达到标准,解除了隔离。
胡玉清所在的金阳社区有着3万多户居民。但社区工作人员仅有10余名。在非常时期,面对庞大的居民基数,如何掌握人员动态,如何让防控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治策略,胡玉清一方面和各物业公司联动,对湖北籍或者有湖北旅行史的人员进行排查;一方面向支部的党员发起倡议,迅速组建了一个党员志愿服务队。
胡玉清告诉记者,通常居民都不喜欢工作人员上门入户,于是,党员志愿者们纷纷用起了手上的各种“团购群”“业主群”,发送官方防控指引等宣传信息。通过构建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宣传网络,使疫情防控工作从“点”、变成“线”,最后织成“发现及时、传递迅速、上下通达”的疫情防控网。
编辑丨褚瑞懿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