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央及部分省区市“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媒体团来到了“柳州螺蛳粉餐饮文化博物馆”,这是柳州首个以螺蛳粉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柳州螺蛳粉文化,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如今,螺蛳粉的口味也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沈丽莉 摄
跟随讲解员的指引,媒体团从螺蛳粉的历史渊源开始,了解了其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产业发展等,展馆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物品、雕塑、艺术装置等形式加以展现。
“ 随着袋装柳州螺蛳粉问世,柳州螺蛳粉从路边餐饮店走进工业园,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一供给侧改革刺激了消费需求,加上“互联网+”推动,螺蛳粉从以前只能在柳州才能品尝到的地方特色小吃,变身为‘可以快递的乡愁’,迅速销全国、卖全球。
柳州螺蛳粉从零起步,短短3年时间,产值达到30亿元,目前日销80万袋,是广西最畅销的电商产品,还批量出口美国等国家。而今‘小米粉’成为了‘大产业’,成为了柳州独特的城市名片。”边走边听,一面品牌展示墙印入眼帘,据介绍,这里共有各色包装、商标不同的螺蛳粉260多种。
▲如今柳州螺蛳粉已拥有260多种品牌。沈丽莉 摄
食品安全是柳州螺蛳粉及上游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生命线和重要保障,2016年5月,“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式施行。标准共分10个部分55小项,从产品分类、原辅料的技术要求、企业生产加工的过程要求等方面对柳州螺蛳粉做出详细规定。
在此技术上,柳州正加强螺蛳、竹笋、大米等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建设一批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执行,加强柳州螺蛳粉的生产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保证柳州螺蛳粉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螺蛳粉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互动体验区内,有厨师现场制作螺蛳粉。沈丽莉 摄
柳州市商务委副主任贾建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10年柳州市政府推动的“螺蛳粉进京”项目实施以来,柳州螺蛳粉已从最初的柳州街边小吃,发展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目前已有近5000家门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门店。
从“路边摊”到“工业园”,到而今俏销全球,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柳州螺蛳粉在短短3年多时间内,实现了从地方小吃到“网红”食品的华丽转身。
柳州正用工业化的思维继续推动螺蛳粉产业发展,建标准、抓检测、强质量,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朝着“双百亿”目标大步迈进。
来源丨甘肃日报客户端
值班总编丨邓志勇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黄俏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