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金庸去世的消息传来,家乡的人们多么希望这依然是一个谣言,大家盼望着辟谣的消息赶紧出来,然而,这一次,是真的。
朋友圈,炸了。难以置信的悲伤,不愿面对的遗憾,这一次,他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金庸,是家乡人牵挂的远行游子,是家乡人值得骄傲的儿子。
他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回到这里。
十年前的金秋九月,他最后一次回家,在家乡的角角落落留下了足迹,他再看了笔下曾写过的海潮;他亲手给金庸书院铲下第一铲土;他去了学校,看了家乡的后辈学子……
他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越深。有时,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如今,他这一次远行,却再也不能回来了。
1992年到2008年,他曾五次回乡,在家乡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今天,我们截取他在家乡留下的帧帧影像,怀念这位值得家乡,浙江嘉兴骄傲的儿子。
希望,他一路走好,在他的梦里,依然有“杨柳与杏花”,有“微雨中的小船”……
1992年12月3日金庸来到《嘉兴日报》,留下“客观报道 独立思考 坚持正义 重视公益”的墨宝。
1994年,金庸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在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为金庸在嘉兴高专。
金庸与夫人林乐怡至硖石西山凭吊表兄徐志摩。
2008年是金庸最后一次回归故乡。9月,金庸在海宁参加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9月,《嘉兴日报》记者镜头下的金庸。
2008年9月17日,金庸在海宁盐官出席金庸书院奠基仪式。
2008年,脚一沾上故乡的土地,85岁的金庸乐得像个孩子。
2008年9月,金庸盐官观潮,留下“天下奇观”题字。
金庸给《江南周末》的题字:
金庸题词:“同施同济 猛进如潮”,祝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校区启用。
2008年9月19日《江南周末》“金庸回乡六记”版面。
2014年4月25日《江南周末》“九十金庸 大侠风范”版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先生千古,世间再无江湖。
一同向大师致敬,愿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丨江南周末微信公众号,张毅强、方炳华、袁培德、赵颖硕、李剑铭/图
值班总编丨邓志勇
值班主任丨唐海波
值班编辑丨韦煜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