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号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执行碳九装船时发生泄漏,致使油气逸散至空气,相关区域的群众反映事发时空气存在严重的异味。
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指导下,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目前,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正在持续对大气、水质、水产品、职业健康等进行检测,定损理赔和事故调查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为确保食品安全,泉港区已于4日暂缓受影响海域网箱养殖水产品起捕、销售、食用。
渔清理油污工作仍在继续 养殖户:“油碰到泡沫烧起来”
11月8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污染海域,空气中依旧散发着轻微的气味,渔排养殖区内渔排的清污、加固等工作还在进行中,在受损较严重的渔排区,现场工作人员正把网箱内的污染物进行清理,由于海水流动造成残留的油污继续漂浮扩散,工作人员持续不断地更换吸油毡,现场也有货车陆续运进吸油毡。
肖厝村村支部书记肖宗金讲述了这几天的处理情况:“11号4号漏油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区镇村马上组织部队、当地镇村干部、还有这区现场领导现场指挥把这油渍怎么清掉,然后我们还叫了兴通过来还有专业队伍派人员过来指导,引导我们要怎么做,那天整体就清得差不多。”
据了解,距离事发海域最近的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有8000多人口,大多以出海捕鱼、渔排养殖为生,此次碳九泄漏事件造成渔排网箱被腐蚀,部分渔排沉入海底,养殖户损失严重,肖厝村村民肖良珍说:“油碰到那个泡沫都燃烧起来了,好好的一个泡沫都是燃烧起来了。面积差不多有400多网箱,一家人的损失了几十万,那个大的一百万两百万都有。”
事发当天,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了关于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辖区肖厝村海域水产品的紧急通知。今年58岁的肖车明望着自家受损的渔排心痛不已,如今也为生计发了愁:“我们这里人口有8000多,全部在海边靠海打鱼的,现在情况很糟糕啊,鱼不能上市没人要,碳九影响很大。”
而村民肖美英自家虽然没有渔排,但是这几天停止了出海捕鱼,家里捞的海蛎也无法进行正常销售。据肖女士描述,事发当天气味比较重,这几天已有所好转,但是涨潮时还是能闻到。
据泉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的消息称,此次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养殖受损集中在肖厝网箱养殖区约300亩,涉及养殖户152户、养殖面积99单元,其中20单元为空箱,在养的79单元中有20单元下沉较严重,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损,6日开始着手修复,7日开始进入养殖户开展受损情况调查评估,为下一步理赔做好准备。
泉港区环保局局长:环保局主要负责空气质量检测
事件发生,泉港区环保部门连日来持续加强涉事周边环境监测等应急工作,泉港区环保局局长郑明炎说:11月4号发生这个事情以后,我们就请求我们泉州市环保局的监测站支持我们,增加了对这个厂界周边的临近村庄的VOC有机有机性挥发气体的这个监测,肖厝村那边没有这个自动监测站,但是我们有在那边增加了三个点,11时它是0.4220 mg/m3,下午转为西南风,肖厝村14点数据为0.1490 mg/m3(VOCs厂界限值为不超过4.0 mg/m3)。这几天都有监测,一个是进行水质检测,一个是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郑明炎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加强涉事周边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医院院长:ICU患者不确定跟毒物有关 大部分患者明显好转
根据泉州市政府通报,截至昨天下午5点,泉港医院共接诊南埔、后龙沿海一带群众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其中门诊42人,10人住院留观。
11月8日晚上,记者也来到了泉港医院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据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执行院长、泉港区医院院长赖繁彩介绍,10名住院留观患者中,其中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出现吸入性肺炎,第一时间收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经过专家组会诊后,进行抗感染等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赖繁彩介绍说,溺水的这个人第一诊断就是溺水,经过两三天的处理,病人一天比一天好,两三天出了ICU,现在在普通病房,但是患者说的他在这个水域和有毒物接触。但是否有中毒要还要进一步地请专业的人,职业病防治的人来判断。
而其余9名住院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其他九个病人都是接触性反应。闻到这个味道了,喉咙有痛,有一些咳嗽,有些人想吐,有这样的一些症状,就是在留观进行对症处理,那绝大部分病人现在症状都明显好转了,其中一个已经出院了。
目前,当地政府已进村入户对受损养殖渔排和禁售海产品进行核实登记,对于此次泄漏事件对附近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涉事化工企业承诺将配合调查,按调查结果承担赔偿义务。下一步,当地还将继续做好海产品和周边海水检测、事件调查责任认定、第三方损失评估等工作,确保事件依法依规得到稳妥处置。
碳九泄漏对近海水体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到2个月
据了解,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目前由德和集团独资经营。公司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泊位两座,是年设计吞吐量95万吨的液体化工品码头。
此次泄漏物质碳九是石油提炼时获得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根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获得的官方消息,从目前状态判断,此次泄漏物质属 裂解碳九。裂解碳九是什么?它会造成什么危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孙亚飞 介绍称,:石油经过裂解之后,处理得到的一个馏分,从低到高先出来液化石油气,然后汽油,接下来是碳九,然后是柴油。碳九实际上就是介于汽油和柴油之间的一种油类。跟它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叫重整碳九,就是从裂解碳九再经过一个重整芳构化之后,得到的另外一类的碳九。
裂解碳九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周边的渔场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的海产品死亡。另外就是,在通过几天挥发之后,会导致局部空气质量的问题,可能会造成部分居民出现头晕等现象。还有就是会导致海面上的渔网、浮子等物品被腐蚀。最后一点,一些海产品会残留一些有机物的蓄积,但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忽视。
目前,清理残留油污的工作还在继续。据当地相关部门通报,裂解碳九有三个特性:一是沸点略高于汽油,挥发性大,难溶于水;二是良溶剂,会腐蚀泡沫、浮子等有机物;三是毒性相对不大,较重整碳九 轻,没有已知致癌风险。
那么,对于这种挥发性强、有腐蚀性的泄漏物质来说,清理油污能彻底消除影响吗?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 认为,虽然大部分油污已经被清理,但是碳九泄漏对近海水体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到2个月。有一些溶入水的苯溴芳香类的,会对这个水域的水体环境造成一些污染物质的超标,然后这些物质会造成一些污染和累积的影响,会进而影响到水域的动物安全。对于近海的水质也会造成污染,而且这个污染短期不会消除。这种污染在这个海域,特别是近海,应该会持续至少1到2个月。
网传“致癌”说靠谱吗?专家:对人体不会造成长期累积伤害
除了水体和水中生物受到碳九泄漏的影响,还有不少当地居民也疑似因碳九而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的患者被送入了ICU病房。裂解碳九虽然毒性不大,但会不会累积在人体中?碳九对人体的影响会延续吗?中国科普协会会员 孙亚飞 认为,裂解碳九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有限的,不会特别严重。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 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彭应登介绍说,人体的伤害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水体里面,这个污染物对人的皮肤的影响,还有最重要的是,它在海域水面的这个挥发的这种苯溴物吸入以后,可能会对人造成一些急性的一些伤害。从目前来看,应该来说它是一种急性的短期的这种伤害,应该不会造成非常长期的那种累积性的长期的损害。
专家:石化作业区和养殖区分布不合理 应做好风险预防
海面原油泄漏事件屡见不鲜,今年9月,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发生燃油泄露事故,大约有25至30吨燃油流出;今年10月,古巴一条油轮在港口卸油时发生原油泄漏。而对于此次泉港碳九泄漏,彭应登认为,这次事件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化工企业从业者和其他民众,要做好风险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演练可以避免泄漏事件发生,或者将影响降低。
彭应登说:“首先在规划的层面,目前看这个港区的石化船舶和码头这种作业区和养殖区的这种空间分布上,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要对这个地区的石化基地和港口周边的这个敏感的对象之间的,是否符合我们说的一些环境防护距离,我们要做一个重新的筛查,然后进行调整,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话呢,要对于石化企业,特别是船舶的这个装卸作业区的这个突发环境的应急预案,是否考虑我们这种风险预防的措施,或者我们这个事故发生后的这个应急预案是否得当,或者说我们应急预案制定完了以后,是否定期开展我们的应急的演练方面,我们应该要做一些筛查。实际上如果我们的预防措施做到位的话,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
来源丨 中国新闻网
值班总编丨陆冰梅
值班主任丨陈韶烽
值班编辑丨褚瑞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