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DIY,学习制作“磁力小车”;整理书架,换装变身书店“小小店员”;阅读分享,了解壮族民俗和剪纸技艺。6月1日儿童节当天,南宁多家阅读场所都为孩子们送上节日大礼包,以书香浸润心灵,让阅读陪伴成长。
6月1日上午,由漓江书院与滨湖路小学联合举办的“小小店员体验日”社会实践活动,在漓江书院三祺广场店举行。活动中,小朋友们纷纷换上书店工装,学习整理图书、接待礼仪、图书分类等工作。转换身份的小小店员们在劳动中了解体验关于书店的有趣工作,认识到了爱惜图书的重要性。
▲漓江书院举办“小小店员”体验。漓江书院供图
同一时间,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开展着“趣味科普小制作:磁力小车”活动。在游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要学习自己动手制作磁力小车,直观了解磁力的特点。在听游老师讲解完磁力小车的基础知识和制作原理后,小朋友们争先拿起材料动起手来。孩子们纷纷“开动”起磁力小车时,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孩子们在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体验科普活动。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供图
5月31日,在南宁书城金湖店为儿童节举办的阅读分享会上,儿童作家吴烜为在场的小读者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关于花山的故事。她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把神话传说用儿童文学的形式创作出来,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全新而独特的文化视野,对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普及也有帮助。
▲南宁书城金湖店为孩子们举办了绘本分享活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豫摄
活动中,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钟昀睿用灵巧的剪纸技艺,为小读者们剪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神话形象,反响热烈。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多彩书香。
6月1日晚,广西演艺集团还在线上直播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度六一。该剧以关注关爱现实生活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乡村”为表现主题,巧妙运用“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述了3位留守老人为纾解留守儿童李想“思念妈妈”的痛楚,进行一番斗智斗趣斗乐斗爱的奇幻故事,传递了“所有美好背后都有人默默奉献”的道理。
▲《月亮上的妈妈》精彩剧照。广西演艺集团供图
▲《月亮上的妈妈》精彩剧照。广西演艺集团供图
该剧由广西大学“八桂学者”胡红一担任编剧、导演,知名音乐人小苹果担任音乐编曲,晁雪莲担任执行导演,广西演艺集团木偶剧团创作演出。
▲《月亮上的妈妈》精彩剧照。广西演艺集团供图
“我们运用现实、童话和梦境相互交织的方式,让儿童剧触摸‘留守’这样的现实题材,又用五个人物滑稽幽默的表演消解沉重感,给了这出剧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让孩子在与现实的对接中完成美育教育”。胡红一表示。
此外,《月亮上的妈妈》还巧妙利用木偶、剪纸等“非遗”艺术营造“戏中戏”讲故事,现场乐队及合唱队浑然一体地植入广西特有的彩调、渔鼓、零零落等民族音乐元素,为观众献上一场极富民族艺术特色的视听盛宴。
编辑丨陈秋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