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河池罗城:为搬走“缺水”这块“拦路石”,他们花了两年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发布时间:

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县城到四把镇长春村新村屯,要绕过几个山头,需要40多分钟车程。6月16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的记者们,跟随罗城和四把镇的领导前往长春村新村屯寻找水源,途中遇到盘山公路外侧有一处塌方,中巴车勉强能通过。当时施工人员正在修复道路。

近期雨水充沛,进入新村屯的水泥路有十几米被水淹没,汽车可以蹚水通行。道路边上的水沟,流水潺潺。

看到这个情景,很多人不会相信这里会缺水。这里确实不缺水,缺水的是邻村新安村。新安村第一书记罗代欢和村党支部书记吴代谋,正在这里等候记者们。

“新安村11个屯239户666口人,一直没自来水喝。”罗代欢说,直到今年4月,自来水管才拉到各家各户,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啦啦往外流。

新安村村民用上的自来水水源,就在长春村新村屯这里。为了找这个水源,罗代欢和村委干部整整找了两年。

2018年3月,罗代欢担任新安村第一书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里寻找水源,发誓要结束新安村几百年的缺水历史。他遍访新安村和长春村里的老人,打听以前村民在哪里打水。有老人告诉他,在长春村新村屯山脚下有一口古井,但不知道具体位置。

既然有古井,那一定有水源,罗代欢和众人开始打井。第一口井打了60米,没水;第二口井打了120米,没水;第三口井打了70米,终于出水了!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口井出水不稳定,旱季缺水。

▲6月16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新安村,驻村第一书记罗代欢带领采访团记者参观当地自来水取水水源山洞。山洞里的水被源源不断抽取到高位蓄水池,解决了周边9个自然屯的群众饮水难题。   记者 卿要林/摄

于是他们继续找古井,最终在杂树丛中找到。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口井水量稳定。水质送检,适宜饮用。紧接着立项,筹措资金,清理古井,加固边坡,顶上加盖,建设抽水房,巩固提升人饮工程,翻山越岭铺管拉到新安村。

新安村有多缺水?吴代谋说,千百年来,新安村要么是靠天吃水,要么是到几里外挑水。

记者们乘车绕过一座山,十几分钟后,到了离水源最近的新安村上轧屯,这里也是新安村村委所在地。

上轧屯建在半山腰上。新安村委办公楼后面,有一个三四百平方米的大圆池,池水已满,浑浊呈黄色。吴代谋说,这个池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是这里全屯人的饮用水池。“水源要看天。”吴代谋指着天说,“就等天下雨,池子才有水。如果半个月不下雨,就得到外面挑水,来回一般都要两三个小时。”

除了这个大水池,上轧屯家家户户也自建水柜,收集雨水。谢吉标几年前起了两层楼房,房顶有几根管子沿墙铺到一地下水柜,用水就从水柜抽。“没有水的时候,我经常到长春村新村屯挑水,4公里路,走老石路要过3个山坳,要走一个多小时。”谢吉标说。

没有水,只能种玉米,一年种一季。家境不好,只能长期吃玉米粥。生活十分艰难。

当天,工人们在村委办公楼挂起横幅标语:“新安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再见!再也不见!”搬走“缺水”这块“拦路石”,新安人民向贫困告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编辑丨陈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