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广西、海南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为优。自2012年以来,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持续优良,已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三名。
据悉,广西北部湾环境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钦江、南流江两条入海河流以及茅尾海、防城港东湾和西湾、廉州湾等三个重点海域上。
对此,广西以开展“二江三湾”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
2020年1-5月,入海河流水质优良率(I~III类合计)同比上升18.2%,水质好转。其中,南流江南域断面水质为III类、同比上升一个水质级别,亚桥断面水质为III类、同比持平;钦江钦江东断面水质为IV类、同比上升2个水质级别,钦江高速公路西桥断面水质为V类、同比上升1个水质级别。
2020年春季,各重点海域水质好转。其中,茅尾海水质为II类~IV类,同比上升1至2个水质级别,其中GX002国控监测点位水质达到III类,同比上升2个水质级别,首次达到《广西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所提出的III类水质目标要求;廉州湾水质为I类~III类,I类水质同比提高80%;防城港东、西湾水质保持I类~II类,同比持平。
水产养殖污染是近年来对海域污染源之一,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及8个重点县(区)全部按计划于2019年前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颁布工作,按要求完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并有效推进禁养区清理整治工作。
此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10个厅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逐步推广清洁化、生态化水产养殖方式。
目前,防城港市已在区内率先出台了《防城港市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技术指导意见(试行)》,推动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海水循环回用示范项目建设,生化处理池、沉淀池等尾水处理设施建设,部分企业已完成养殖池塘尾水处理设施改造并通过验收。
加链接丨我国水质等级标准的划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编辑丨陈秋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