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屯人用24年,挖通了隧道,改变了生活。天等人用23年,苦干加实干,成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每次到立屯采访,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感动。这里贫瘠的大石山仿佛压在人们的心头上,让人“喘不过气来”。曾经,这里缺地缺水缺交通,缺粮缺钱缺媳妇,“穷”闻天下。
如何摆脱大山之困?如何从恶劣的石漠化环境中杀出贫困重围?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不屈地向命运挑战,如今路通了,水通了,业兴了,“乐”闻天下。
▲天等县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种坚定的奋斗意志极大鼓舞了天等县45万广大干部群众,逐渐培育出“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
在天等精神的带动下,该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石漠化治理,越来越多的山区乡村实现旧貌换新颜;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派出精干力量,在县域外开拓“第二战场”,走南闯北,四海打拼,涌现出“辣天等”桂林米粉、宝石加工、首饰加工、宾馆住宿等极富地域特色的劳务经济产业。
我常想,一种朴实的精神,是如何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地方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扶志”的力量,是内生动力得以激发使然。
这条奋斗之路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
编辑|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