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七八时出发,晚上七八时返回驻地;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在田间地头行走;在白天采访记录,在深夜思考写稿……“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不惧舟车劳顿穿行在山高水远之处,不顾身体的疲惫、病痛,以攻坚之姿来见证广西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岑洞村,记者在地头采访第一书记。 广西画报记者冯革里/摄
广西画报记者冯革里是采访团里的“老记”,原是第一批第二组的记者。6月11日是都安行程的最后一天,老冯肾结石突然发作,在当地打点滴缓解后,被迫返回南宁就医。休息几天症状消失后,6月20日,他就又背上摄影包归队,开启了第三批第二组采访团的行程。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学校、车间,他跟着一帮年轻记者爬高上低,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寻访采访对象。本组照片均为广西画报记者冯革里/摄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的郑妮,自活动启动后,就跟着采访团,一路从都安、环江、罗城、融水来到三江。“可能是因为太累了,6月19日到融水的第二天,我就晕车吐了两天。”她说,后来的行程,她一直在吃药;长时间吃饭不规律,还出现了肠胃不适的症状。
尽管如此,晚上一回到驻地,不管多累,她依然坚持赶稿。
▲广西云记者把直播带进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上苏屯养牛户的牛棚里。
“我连熬了9个晚上,基本都是凌晨一两点才完成稿件。”当代广西杂志社的杜宁说,稿子写不完她睡不着,最后人都变得有点恍惚了。在平原地区出生的她,工作后主要做编辑,因此从没坐车走过这种山路,在三江采访期间,她不得不一直贴着晕车贴。“没想到自己能坚持跟了下来,虽然辛苦,但是能够切身感受和体会脱贫攻坚中许许多多令人动容的人和事,能够成为一名伟大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者,再辛苦也无怨无悔!”
编辑|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