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网红玩具——回弹软轴乒乓球,因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这看似好玩的玩具却于近日将福建一3岁女童的左眼刺伤。暑假到了,又到了玩具购买的高峰期,记者走访南宁交易场、民建巷等地发现,回弹软轴乒乓球、巴克球等带隐患的网红玩具在南宁卖得很火。
▲交易场销售的回弹软轴乒乓球。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李艺/摄
有安全隐患却无警示
“一个人也能玩““远离手机的神器、常打不会近视”……这些是回弹软轴乒乓球的宣传语。从去年起,这款玩具一面世就受到不少家长的欢迎。然而,近日一则报道引发家长的关注:福建一3岁女童在玩回弹软轴乒乓球时,被软轴插入左眼上方,造成玻璃体积血,视力可能受影响。大家没想到,这款看似简单有趣的玩具竟然如此危险。
7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南宁交易场看到,不少商家将回弹软轴乒乓球玩具摆在店门口,以吸引顾客。一名店主告诉记者:“这是网红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家长购买。”记者发现,交易场的回弹软轴乒乓球价格从10多元到30多元不等。
▲交易场多家玩具店将回弹软轴乒乓球摆在显眼的位置。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李艺/摄
虽然有安全隐患,但记者在这款玩具的外包装上却没有发现相应的安全提示。在某款零售价为30多元的产品上,其外包装的注意事项只提示消费者,因为弹力杆弹性太大,在拆放时不要靠近脸部,以免发生意外。至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厂家则没有给任何警示。
回弹软轴乒乓球在网上销售火爆。记者查询发现,仅一家网店销量就达两万个,其中一款仅售11.9元,不少家长抱着尝鲜的态度下单。家住南宁市望州路的廖女士,通过一个社区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款24.9元回弹软轴乒乓球,仅玩了十几次软轴就脱落了,重新安装上去后又会摇摆不定。由于担心有危险,廖女士直接把它扔了。在网购平台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评论:该产品底座不稳,使用不安全。
不少危险玩具卖得特别火
除了回弹软轴乒乓球,金属飞镖、激光笔、牙签弩、口袋弹弓以及有磁力的巴克球等,都是儿童玩具中的“危险分子”,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记者在走访南宁市交易场时,并没有发现金属飞镖等儿童玩具,但是在电商平台,这些玩具销量不低。尤其是标榜“益智”“减压”的巴克球,销量特别大。在巴克球频频造成事故后,不少商家会在宣传页面标注“不适合十四周岁以下儿童使用”。在一家电商平台上,六彩的224颗巴克球仅售26.9元,十色1020颗也仅售34.8元,该家店铺显示已有2.6万人付款。产品提示:不适合14周岁以下儿童玩,严禁吞食。但在买家秀中可以看到,不少家长是购买给4~13岁孩子玩耍的。
▲民建巷一家商店销售的“三无”巴克球。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小琴/摄
17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南宁市民建巷一家玩具店询问有没有巴克球时,店主递来一盒有16颗巴克球的小包装玩具。店主说:“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玩巴克球,卖得挺多,现在仅剩1盒了,7元卖给你。”这款巴克球无厂名、无厂址、无产品标识,属于“三无”玩具,也没有禁止14岁以下儿童玩耍的提示。
选择玩具 安全优先
南宁市乒乓球协会会长焦春来告诉记者,儿童打乒乓球是可以锻炼身体、调节视力,但回弹软轴乒乓球并非体育用品,仅可以短时间起到娱乐的作用。而且如果是低龄儿童独自玩该玩具,很容易被脱落或断裂的软轴刺伤,存在安全隐患。
那么,家长在为孩子选购玩具时应该注意什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病房副主任医师杨志勇介绍,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家长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切勿购买“三无产品”;此外,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购买相应的玩具,并按照说明书使用;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家长还应在一旁陪同,避免出现孩子误吞玩具零部件的情况。
杨志勇介绍,一般来说,玩具给孩子造成的最常见的意外就是割伤、夹伤、刺伤、咽下和吸入异物等机械伤害,软轴造成的伤害就属于这一类。如果孩子发生类似意外,伤害物还停留在伤口里,家长不要擅自取出或移动,避免伤口范围扩大或造成二次伤害,应尽快送医。
▲一些家长、孩子在民建巷的小商店里购买玩具。南国早报记者 雷小琴/摄
除了这些伤害,杨志勇还特别提醒,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也要注意噪声伤害问题。现在很多儿童玩具能发出声音,如有警笛声的警车玩具、会唱歌的毛绒玩具等。孩子对声音的感应比成人更加灵敏,玩具的声音过大,容易让孩子出现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婴幼儿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心、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噪声对孩子的影响较为“隐蔽”,家长更应注意防范。
编辑丨马海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