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督导员站在垃圾桶边,对每个人发出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关于垃圾分类,你可能听过不少类似的段子。8月14日上午,南宁市举行2020年第一期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培训会。接下来,一批垃圾分类督导员将于9月起正式上岗,实施督导。督导员应该怎样和居民进行沟通,才能让居民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
▲培训会现场。
当天的培训会中,来自全市各城区(开发区)督导员代表、各有关成员单位督导员队伍负责人共460人参加培训。据南宁市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李航介绍,南宁市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组建。全市十个城区居住区、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等指定领域共配备督导员6518人,主要由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以及公共机构在职工作人员及商业机构在职管理员组成。
共青团南宁市委12355心理咨询师吕小天表示,网上流传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段子,这些段子虽然可以博人一笑,但不能真正引起共鸣,过度使用,还会引发居民的反感。她建议,在和居民进行关于垃圾分类的沟通中,垃圾分类督导员应该用“接地气而不俗气”的语言方式去交流,同时,可以多用一些垃圾分类的口诀、顺口溜来强化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印象。
此外,吕小天认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与群众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建议垃圾分类督导员要学会自我保护,用“温柔的坚持”方式去和居民聊天,比如面对来自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不理解,垃圾分类督导员可以在坚持观点的基础上,用站在他人角度的方式去交流。同时,当垃圾分类督导员要进驻社区、小区时,应当根据每个小区、社区的人群特点,制订详细的沟通方案,即“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将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口语化常识,以便于居民理解。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