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系列策划报道
“光盘”行动
寻找节约达人
老友粉、螺蛳粉、桂林米粉……广西人爱嗦粉,大大小小的米粉店散落大街小巷。然而,在南宁的粉店价目表上,绝大多数是“二两”起步,一些老人、女士或儿童往往“吃一半剩一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粉店能不能设置‘一两’起步?”在看到南国早报与南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发出的“厉行节约”倡议后,不少市民认为,本着节约的原则,建议米粉餐饮行业对米粉分量设置进行调整。
▲“一两”起步的粉店在南宁非常少见。
大多数粉店都是“二两”起步
8月14日,中午饭点时段,南国早报记者走访南宁市民主路、古城路、东葛路、华东路等地段的粉店发现,在多数门店的菜单、价目表上,老友粉、螺蛳粉、桂林米粉等多种米粉的分量,基本都是以二两起步,一些粉店的计量方式则是按份来销售,米粉的分量也相当于“二两”,仅有少数生料粉、生榨米粉可以选择一两。
记者走访多家粉店看到,成年顾客基本都能将粉吃完,有的甚至会把汤喝光。在华东路经营牛腩粉店的莫女士说,顾客在点餐时都会根据自己的食量进行选择,“多数人吃二两,女性顾客一般也能吃完,吃一半剩一半的比例不高”。
正在吃粉的梁先生表示,“光盘行动”提倡了这么多年,他早已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在外吃粉会按自己的食量进行点单,吃多少点多少。在米粉文化如此发达的广西,粉店之间的分量相差无几,这也是大家能做到不浪费的原因之一。
▲有些顾客会剩下不少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摄
剩粉的情况时常出现
不过,剩粉的情况并不少见。14日中午,在古城路上的“粉之都”,3名女生各自点了一份二两的卤菜粉,外加一杯饮料。20多分钟后,3人用餐完毕起身准备离开,只有一人将粉吃完。另外两名女生中,一人还剩半碗粉,一人还剩1/3,且两人的青菜都未吃完。
“二两的分量太大了,吃不完。”一名女生说,她的饭量较小,本来想点一两,但没得选,每次去吃粉都会剩一半。起初,她还会特意交代“少放一点粉”,但每次都要跟厨师沟通很麻烦,现在就懒得说了。
在民主路的“三品王”,徐女士带着儿子和女儿一起吃粉,三个人点了两份原汤牛肉套餐,她自己吃一碗,两个孩子共吃一碗。她吃完粉后,发现儿子碗里的米粉还剩一大半,饮料也还剩半杯。
徐女士表示,平时带两个孩子外出吃粉,确实不好点餐,“只点一碗吧,怕吃不饱,点两碗吧,吃不完又觉得浪费,最好有儿童餐,比较好选择”。
曾在多家粉店打工的禤女士说,粉店的“剩宴”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般来说,女生要比男生剩粉的多。除了饭量小的因素外,有的女生即使还没吃饱,但为了面子,也会故意留那么一点点粉。
▲大多粉店是二两起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减少剩粉,食客和商家都需努力
南宁“共一”老友面店负责人甘先生说,门店的米粉都是要称秤分份计量的,标称的“一两”其实不止50克,“二两”起码有200克,多数顾客都能吃完“二两”。很多粉店的菜单上确实没有“一两”,吃得比较少的顾客可以单独跟厨师沟通,尽量满足顾客需求。
“三品王”总裁杜晗告诉记者,去年8月,“三品王”曾推出过免费加粉的活动,本意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提高性价比。在活动中,有的门店免费加粉顾客达到50%以上,但浪费的情况也逐渐增多,有些门店剩粉的厨余有20%以上。基于节约的考虑,“三品王”今年6月中旬开始取消了免费加粉活动,加粉顾客的比例大大减少,剩粉的数量下降到不超5%。
杜晗表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应该是人人都要做到的好习惯。他希望,顾客不仅把粉吃完,还最好把汤喝光。此外,推出儿童套餐是有必要的,不光是简单的米粉减量,还要从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等方面考虑配料。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说,餐饮行业讲究规模成本,同样的品种,销量越大,单位成本就会越低。一方面,可能“二两”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粉店从控制成本的方面考虑,减少或取消了“一两”的设置,“因为只是粉有变化,其他汤料、配料还是不变的”。不过,米粉毕竟是老百姓喜欢的大众化食品,商家确实也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在提倡节约的大背景下,粉店、快餐店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营业态,适当地对分量进行调整,向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