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南宁市的各大商圈都推出了相关的活动吸引人气。记者发现,这些活动大多以传统文化作主角,包括大型的传统婚礼秀、汉服演出、传统手工艺体验等。南宁哪里又热闹又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南宁人爱怎样度过这个节日?来看看记者的采访吧。
现场:在壮族婚礼中过别样七夕
8月25日,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被重新打扮了一番,充满着浓郁的壮族风情。迎亲门头以壮族的“壮”字为主题,结合了铜鼓、民族织绣元素,营造七夕壮族婚庆热烈的氛围。傍晚时分,市民涌入三街两巷,欣赏国风快闪。
▲三街两巷七夕夜。南国早报记者 雷小琴摄
“接新娘子来啦!”当壮族民俗婚礼呈现喜庆的接亲仪式时,市民们兴奋地举起手机拍下幸福浪漫的时刻。在巡游过程中 “敬酒歌”“铜鼓舞”“扁担舞”“迎亲歌”“拦路对情歌”“抛绣球”等婚俗表演,以及“穿针乞巧”“千纸鹤表白”等互动游戏,让市民们亲历现场、大饱眼福。当晚,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还举行了“百人祈福、百灯同亮”的亮灯仪式。婚礼仪式后,两位新人与在场观众一起共同点亮祈愿灯,同时街区所有灯亮起,焰火闪耀,铜鼓礼炮齐鸣,气氛达到高潮。
▲市民手捧莲花灯共同点亮三街两巷。南国早报记者 雷小琴摄
在新开张不久的西关夜市,彩灯闪烁,人潮涌动,市民在朝阳溪边的心型彩灯、牛郎织女彩灯旁留影,记录这难忘的七夕节;上周六刚刚亮灯的铁塔成为了印象城的网红打卡点,情侣们在铁塔下合影、许愿,让铁塔成为甜蜜爱情的见证……
礼物:除了鲜花,也可以送绣球
逢年过节,鲜花市场都很火爆。8月25日中午,记者在思贤路附近的一家花店里,看到柜台上整齐地堆着几束已经包扎好的鲜花。店员告诉记者,七夕节鲜花价格上涨,平时3元左右一枝的玫瑰,现在可以卖到5元。店里接到了不少订单,一大早就开始忙着包装。
▲七夕,一对年轻人深情对望。南国早报记者 雷小琴摄
如果觉得送花没有新意,有什么特色的七夕礼物吗?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贺卡介绍,广西不同地区的群众,七夕的过法各有不同,如玉林、梧州、贵港一带保留有“乞巧”的习俗,女性会做手工活来比手巧;在百色地区的民俗则认为七夕节的水“沾了仙气”,民众有泡水祈福的习俗。
贺卡介绍,绣球是壮乡的吉祥物,能够传递着爱情、亲情、友情,如果想给自己的另一半送上一份有“广西味”的七夕礼物,绣球就是不错的选择。现在,靖西也举办了七夕绣球节,让广西人的七夕有了壮乡的特色。七夕送定情信物是传统,除了送绣球之外,还可以互送香囊等;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给爱人手写一封情书也是非常独特的。
观察:节日活动,传统文化唱主角
记者发现,不少活动主办方在举办七夕活动吸引人气时,传统文化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青秀万达特意举办了七夕汉服节活动,现场教做发簪等;穿汉服的市民在安吉万达,可以免费领取莲花灯一盏,还能放河灯;新梦商场也有汉服表演……
▲汉服MM在南宁江南万达广场赏灯。 江南万达广场供图
在李宁体育园,有一场热闹非凡的汉服主题的集市。在这里,买东西的顾客和卖东西的商家大多穿着汉服,现场还设有投壶、剪纸等趣味活动,能体验一回穿越的感觉。
▲李宁体育园的汉服主题集市。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而在几年前,南宁的类似汉服活动,都比较小型,影响力和规模都无法和现在相比。轩辕绯绯(网名)是该汉服集市的发起人,她告诉记者,起初集市只有她一个人在忙,发展到现在有了一个团队;汉服集市吸引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汉服爱好者还有很多普通人,这跟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城市的包容度是分不开的。
广西营销专家、南宁学院副教授覃杨介绍,文化传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近年来,广西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得不错,像现在一些商圈、景区等通过举行七夕文化体验活动,营造七夕文化氛围,这也不失为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古典之美。
编辑|王荣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