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张金海在北海做工时,不慎从高处摔落重伤,抢救了11天仍昏迷不醒。家人无奈想放弃他时,北海一名从医院退休的热心老太太给张金海把了脉,说有救,还给他垫付了1000元医药费。20多年来,“捡回一条命”的张金海一直想找到救命恩人,还上这笔“良心债”。
▲张金海(右一)、张楚和(左一)向湖北仙桃日报社反映此事,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找到救命恩人。
回忆:差点放弃救治,幸有老太太帮忙
张金海今年64岁,为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金鱼村人。1996年,有木工手艺的他跟着哥哥张楚和和几名乡亲来到北海市做工。没过多久,张金海在一户人家做吊顶时,脚下的跳板突然折断,他从2米多高的地方重重摔落,头部着地,顿时不省人事。
工友们急忙将他送到北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同时派人回仙桃筹钱。抢救了11天,张金海仍昏迷不醒。由于老家的钱款未到,哥哥张楚和向北海当地的工友能借钱的都借了,再也筹不到钱。不得已,张楚和想放弃治疗。
正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时,张楚和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之前做工时曾认识一位老太太,60岁左右,是北海一家医院的退休护士长。”张楚和说,他们曾给老太太家做过一张木床,老太太待人非常好,本来事先讲好了工钱,打一张床100元,但结账时老太太硬给了120元,“说床打得好,值这个价”。
“别人家只管一餐饭,她家管两顿,还餐餐有鱼肉。”张楚和心里知道,这是老太太体谅他们大老远到广西来打工不容易。
“她那么和善,可能会帮我们一把。” 张楚和说,后来,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老太太说明了情况。
果然,这名老太太二话没说,带着女儿赶到医院给张金海把了脉,问了出事经过,又找当班护士询问相关情况,随后安慰张楚和说:“人还有救!没有大事,能醒过来。”
说完,老太太让女儿到收款处交了1000元住院费,并叮嘱他们:“耐心照看,钱不够了再找我。”
老太太探视后的第三天,张金海奇迹般地醒了。半个多月后,他能下地了。因为这场意外,张金海等人已经耗尽钱财,于是退掉出租房,辞别老太太后回到了仙桃老家。
临走前,张楚和上门看望老太太,并请老太太留下姓名、地址和电话,写在一张纸条上。可遗憾的是,这张纸条后来不慎弄丢了。
寻人:想找救命恩人,还了这笔良心债
头些年,因为爱人去世,张金海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苦于没有还钱能力。后来,孩子大了,家里也宽裕了,他还钱的愿望更加强烈。“人家救了我的命,这是笔良心债,有生之年一定要还。”张金海说,近些年,他多次委托去北海的人,想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可一直未果。
张金海记得,老太太有一个儿子叫“张奇兵(音)”,1958年左右出生,当过海员,住在北海市贵州路市场附近。此外,老太太还有个女儿,1955年左右出生,也在老太太工作过的医院上班。
“老太太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有85岁左右了。不管怎样,我应该给老太太或者她的后人鞠个躬,表达对她全家人的敬意和谢意。”张金海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上旬,张金海将此事向湖北仙桃日报社反映,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找到曾经的救命恩人。
近日,根据张金海提供的线索,北海市公安部门曾帮忙查找“张奇兵”,但未找到符合张金海描述条件的人。
8月27日上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将这一情况与北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关科室沟通。截至发稿时,尚未有相关进展。
如各位读者有相关线索,请联系0771-5690127告知。
【其他线索】
老太太曾住贵州路市场附近
据张金海等人回忆,当年他们租住在北海的村子叫“唐坞村”(塘屋村),离贵州路市场不远,离老太太家也不远,间距大约1公里,骑车不用10分钟。
老太太的儿子“张奇兵”,是一名海员,跑远洋的。他家做床用的木料,就是他儿子从国外捎带回来的。张家兄弟就是看那木料很特别,做床时,特别精细。(仙桃日报社提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