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8日,广西第三届动物检疫技能竞赛在南宁举行,从全区6000多名官方兽医中筛选出来的42名精英将进行生猪屠宰检疫PK,前3名将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比赛。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的官方兽医缺口比较大,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例,应配备6-10个兽医,而目前每个乡镇的兽医配比仅为3.4人,有的才1人。
在广西新又鲜畜禽有限公司生猪定点屠宰场,一头头生猪被放血后,选手们开始进入比赛环节。“不仅要快,检疫部位也要精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屠宰环节中需要严格落实的同步检验检疫,头蹄、内脏、胴体、旋毛虫检查等几大项的检疫技能操作,都是考核的内容。评委小组根据选手动作、口述进行计时、测量,同时结合所检全过程的精细程度、熟练程度逐项打分。
动物检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广西现有6499名官方兽医长期在一线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官方兽医,每年产地检疫生猪2000多万头,家禽5.2亿只;屠宰检疫动物产品370万吨,其中猪肉为200万吨。
“目前官方兽医的数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姚源锋介绍,官方兽医承担的工作除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动物卫生监执法外,还要从事主管部门安排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多项工作。然而,面对强大的工作量,官方兽医的缺口巨大,按照标准,1个屠宰场有9个岗位要分别配一名官方兽医,实际上配备并不到位,需要聘请协检员来协助检验检疫工作。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全区每个乡镇的兽医平均配比是3.4个人。”姚源锋表示,按照产地检疫的需要,按照乡镇的规模,每个乡镇需要配备6-10名官方兽医,在当地实施现场检疫。实际上,目前的官方兽医的缺口仍严重存在。
姚源锋表示,肉类食品安全向来是民生大事,整个比赛分为理论考试和现场技能,考验的是选手的知识积累、检疫速度,还有对检疫结果的判断。通过比赛让官方兽医在理论上有了提升,也有效提高了官方兽医技能操作水平,切实提升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把控能力,全区官方兽医将以更加精良的技能保障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