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距离南宁300多公里。近日,记者清早从南宁出发,经历了4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置身于群山环绕的罗城守善村,扑面而来的是干净的水泥路,宽敞的篮球场,太阳能路灯,村民相迎的笑脸。让人难以想像,5年前这里还是个深度贫困村。
工行广西区分行为定点帮扶的河池罗城县龙山村捐赠产业、教育扶贫项目资金。
走进守善村,两层楼高的村委大楼里传来桂柳话:“明天黑毛猪养殖项目的场地改造、资金使用、用工工资支出资料要出来”。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皮肤黝黑,操着桂柳话的小伙子,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你不会将他和大家心中的“金融科技精英”划上等号。
他就是守善村第一书记梁一飞,两年前从科技岗位上主动请缨加入扶贫队伍,桂柳话也是到守善村学会的。问及转身成为第一书记有何感受,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感更强了,在这里的一言一行都在提醒我代表的是工行,要通过我让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看到工行助力脱贫攻坚的行动与成效。”
工行广西区分行派驻河池罗城县的扶贫工作队员。
同吃同住,把双脚踩进泥巴地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实,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这个目标,56岁的谢光明以及和机器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梁一飞,离开办公室空调房,每天步数以万起步,脚踩泥巴,走进农村,当起了驻村扶贫干部。
工行广西分行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2015年~2020年,全辖共派出驻点扶贫干部75人,他们“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以真挚为民的情怀与村民交朋友、办实事,针对不同贫困户的情况,逐户帮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农业补贴、低保等,让贫困户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政策,并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导向,结合村里和当下实际情况,逐步更新扶贫产业链,全方位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
“这第一书记一当就是5年,目前已经连任两届,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去拜访贫困户6次,了解情况”“对自己的父母,大概都没有能够如此上心”“和机器打了十几年的交道,突然和人打交道,也只能逼自己改变了”。谢光明和梁一飞在闲谈间道出了扶贫工作中的心酸与累。身为两个村的第一书记,谢光明和梁一飞坚持以“滴水穿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持之以恒,1800多个日夜埋头苦干,将800多万工行广西区分行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助力11000多人实现脱贫。从工行广西区分行2015年末挂点帮扶河池市罗城小长安镇守善村、东门镇龙山村以来,守善村、龙山村贫困发生率分别由32.15%、36.6%降至1.4%、0.4%,助力贫困村摁下了脱贫“快进键”。工行广西分行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两级脱贫攻坚“先进后援单位”。
工行广西区分行员工通过“融e购”采购来自贫困户的劳动果实猕猴桃。
产业扶贫,把“输血”变“造血”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扶贫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发钱发物式帮扶,是实现帮扶对象从“他扶”到“自立”的心态转变,要把“输血”变“造血”。
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内生力,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工行广西分行创新引入脱贫带头人,鼓励并引荐加入村支委发挥更大作用。
大学生覃祖业返乡成功创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在工行扶贫干部的鼓励下,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旺业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工行的扶贫贷款,建立果树林下禽渔畜类立体养殖,探索出一条“互联网+科技”特色产业养殖发展道路。此后,工行再与覃祖业签订帮扶协议,投入10万元资金无偿借给旺业土鸡养殖项目扩大规模,以此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俗话说治贫先治愚,在过去几年间,工行广西区分行与县扶贫办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成功举办4期培训班,动员280多人(其中贫困户120多人)参加电焊、电工技术等技能培训,动员6人参加家政服务(月嫂)培训,共计扶助就业160人,让村民掌握了更多的就业技能和致富渠道。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几年间,工行广西区分行结合贫困地区自身实际情况,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除聚焦其糖料蔗、优质稻、鸡+牛的“3+1”特色产业外,投入200多万拓展黑土猪、土鸡、竹鼠、猕猴桃等“造血”产业。为提升养殖质量,2019年,工行广西分行组织两村村民多次外出学习肉羊养殖、高密度养鱼技术、黑土猪饲养技术,推动产业扶贫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促产还必须促销。为积极促进贫困村产销循环,工行广西分行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将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纳入工会福利及食堂采购范围。“虽然价格比市场价要高一点,但是了解生产过程,产品绿色无污染,放心、好吃。”刚拿到来自贫困户劳动果实——猕猴桃的工行员工说。
在推动定点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工行广西分行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总行党委关于深化金融扶贫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的相关要求,发挥国有大型银行的优势向农村市场注入金融活水。近年来,工行广西分行积极介入农业扶贫信贷市场,推进辖区扶贫小额贷款方案落地,与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至2020年6月末,农担贷业务已在广西辖内各地市成功落地,服务客户334户,贷款余额3.4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2亿元,比年初增加7.84亿元,增速22.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
攻城拔寨
等待党和人民的检阅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年。虽然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然而工行广西区分行的扶贫工作并没有中断。在党中央、自治区和总行党委有关脱贫攻坚及疫情防控的金融工作部署要求下,工行广西区分行的扶贫队员们大年初二就回到村里,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持续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在等待党和人民对扶贫工作的检验”,面对写在村委办公室墙面的扶贫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表,梁一飞满脸自信地说。
5年前还是深度贫困村的龙山村、守善村,已实现全员脱贫,至今也未出现返贫现象。同时两个定点扶贫村还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各项指标,达到贫困村“十一有一清零”、贫困户“八有一超”精准脱贫标准。
“当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后,工行的扶贫干部们是否会回归到岗位上?”记者问。谢光明回答:“其实还不舍得离开。做久了以后,跟村民有感情了,就觉得仅仅是脱贫还不够,还希望村里有更清洁的环境、更多的收入来源、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更丰富的娱乐生活。总之,我希望他们生活得更好。只要组织需要,我希望能继续留下来,继续与村民们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