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供水先行。近日,南宁建宁水务集团下属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水务”)作为业主负责建设的陈村水厂三期工程成功实现通水试运行。它将满足南宁市大学路、明秀路沿线,北湖片区等城市西北部片区及市中心区市民用水,惠及50万人。
成为南宁日供水最大规模的水厂
近年来,随着服务片区供水需求日益增加,陈村水厂作为南宁市的主力水厂之一,已趋向满负荷运行。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绿城水务投资约5.8亿元,在陈村水厂一期、二期基础上建设陈村水厂三期工程,包括建设规模20万立方米/日的三期工程,配套建设DN1400-1600出水管工程,并对厂区进行改造。
项目建成之后,陈村水厂的供水能力将从目前的40万立方米/日提高至60万立方米/日,成为南宁市日供水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自来水厂。
作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该工程经历了施工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复杂、工艺要求高等困难。为找到合适的净水工艺,项目对方案进行反复比选,最终结合南宁市供水特点,选取了超负荷、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组合工艺,此外,还布置了净水深度处理工艺,为未来出厂水质更稳定可靠提供更多的空间。项目开工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经过1年零9个月的紧张施工,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终于落地建成。
项目负责人罗艳青表示,在项目调试阶段,由于核心净水工艺高速滤池对技术要求非常严苛,运行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调试、方案论证,最终出水水质、水量均达到设计要求。
项目建成后,陈村水厂在生产工艺、消毒工艺、应急处理能力实现“三提升”,为南宁市安全优质供水贡献力量。
改造工艺提升供水水质
据了解,陈村水厂三期工程在无现状扩建用地的前提下,采取拆除公司自有场馆设施、生活区绿地及水厂综合楼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在用地受限的情况下,工程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高速滤池过滤工艺。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反冲洗彻底、自动化集成度高等优点。
陈村水厂三期采用了安全系数高的成品次氯酸钠消毒,并对一、二期工程消毒工艺进行重新改造,也全部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陈村水厂是广西目前使用次氯酸钠消毒规模最大的水厂。次氯酸钠与传统液氯相比,不具备剧毒性,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便于运输和存储,生产安全性大大提升。
市民用水安全更有保障
为应对水源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问题,提升水质污染应急处置能力,陈村水厂通过三期工程新建一套水源应急处理系统,在原水受污染时,采用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的应急措施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应急处理,是广西首个配置水质应急处理系统的自来水厂。公司根据南宁市应急供水规划要求,投资建设了天雹水库至陈村水厂应急水源管道工程,推动陈村水厂取水从单一水源向双水源转变,城市供水安全更有保障。
为了让水厂扩建后的产能真正发挥出实效,绿城水务公司投资约1.8亿元,建设完成配套9.6公里DN1400-1600出水管工程,用于提升服务片区自来水输送能力。同时,新建废水回收及排泥系统,对厂区排泥水及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可实现废水零排放,符合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宗旨。
净邕江之水,润绿城万家。作为承担南宁市供水任务的国有企业,绿城水务公司下辖陈村、凌铁、中尧、河南、西郊、三津水厂以及东盟经济园分公司、武鸣供水有限责任公司8个自来水生产单位。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市迅速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公司日供水量节节攀升。为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善城市供水格局,绿城水务公司继陈村水厂三期工程后,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五象水厂、石埠水厂、三津水厂一期扩建、河南水厂挖潜改造等工程建设步伐,建成后将为南宁市新增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日以上。
同时,以南宁市开展“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次供水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架构,努力消灭“供水低压区”,打通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提升供水品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