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大湾镇天堂上村是7400余人的大村,但在2013年识别时贫困发生率达3.1%——共56户、231人。“我能为这个村子和村民带来什么?”这是桂平公路养护中心委派驻村工作队员黎慈祥刚入驻天堂上村时反复思考的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对于战斗脱贫攻坚一线,刚刚驻村的黎慈祥可以说毫无相关工作经验,能做的只有先从学生做起: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勤走访。为了解村情民意、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关注村民需求重点以及致贫的症结所在,他开始大量走访工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黎慈祥在走访过程中时常吃闭门羹,后经过仔细思考,他找到问题所在:首先对于村民来说,他还是陌生人,谁也不会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情况;其次,走访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天堂上村的村民勤劳、朴实,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他所走访的时间都是正常行政班时间,这个时间段村民都在外务农,“与此同时,在语言沟通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说的方言我需要村民翻译,吃闭门羹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黎慈祥(左)与大湾镇天堂上村村支书在沃柑种植合作社基地交流科学种植沃柑技术
恍然大悟的黎慈祥立即调整走访策略,走访时尽可能带上一名或多名熟悉村情民意的村干部,把走访的时间多定于午饭或者晚饭后,走访地点多为田间地头、村屯小卖部或是村民常歇凉的榕树下。经过调整,果然事半功倍,很快就掌握了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天堂上村有残疾人116人,特困供养户2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慢性病23人,低保户468人,全村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41人,贫困、残疾党员梁爱莲、特困供养户杨增连、陈继贤……”调整走访策略后,黎慈祥对天堂上村的情况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为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黎慈祥还将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住房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等情况熟悉掌握;同时,还帮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
▲黎慈祥在进行扶贫调查工作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和真诚相待,黎慈祥与村民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当初“到处找人聊”到现在“村民主动聊”。“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就此开始建立起来。”黎慈祥开心地说。
农村之事很繁琐,即使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也事必亲躬。黎慈祥除承担脱贫攻坚的任务外,还要根据村民的实际诉求,协调将村民农产品“走出去、技术引进来”的问题。
“在驻村期间,成功协调多起乡里间矛盾纠纷,虽然这并非职责分内之事,但我感觉到村民对我的那一份信任却是沉甸甸的,这份信任是以心交心换来的!” 黎慈祥坦言。
▲黎慈祥(左)与贫困户共享丰收之乐
同心合力 风雨同舟
以村为家两年余,黎慈祥与天堂上村共同度过了非比寻常的700多个日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他与村委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设岗进行体温测量、排查出入村屯人员、对公共场所消毒、宣传防疫知识、劝散聚集的村民……从上午七时到晚上十一时,周而复始。待防疫形势趋缓,他不知不觉已离家一个多月。
在此之前,黎慈祥还与村民们一起应对过台风“山竹”呼啸狂袭村庄、“非洲猪瘟”疫情等困难。面对这些灾害,黎慈祥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序恢复灾后生产。“在这些“插曲”中,我很荣幸和天堂上村民们站在一起,大家拧成一股绳,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回忆起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黎慈祥眼睛饱含泪水。
▲”最美公路人“颁奖合影
据悉,作为驻村工作队员,黎慈祥坚持把驻村扶贫工作作为己任,毫无保留地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及时把村委遇到的难点问题向单位作汇报,争取单位的扶持和给予力所能及的解决;两年多来,一直受到单位领导的关注,从生活到工作到家庭,都得到无微不致的关怀和爱护——单位为他添置冰箱、空调、生活用品、日常用品一批。此外,单位领导经常到村委了解情况和慰问,为村委送上空调一台,与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每年均对所帮扶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
▲黎慈祥参加颁奖仪式
“脱贫攻坚离不开单位的扶持,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我感激在我奋斗的扶贫路上有这么一批又一批的领导给予我鼓励和帮助,让我一个转岗人员没有失落感,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和自豪,在扶贫路上,我将坚定前行,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完成做出最大的努力和积极的奉献!” 黎慈祥坚定信心表示。
据悉,2018年至今,黎慈祥和村委的努力下,在各类返乡创业人员中新成立3个农民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100余户(含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还有7户、23人没有脱贫,天堂上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31%,预计到今年10月底,将全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