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代的跃进影响着每个人。与南国早报一起踏上智媒时代蝶变之路的,是其中的每一名记者、编辑。从拥有“采写编评”的老本领,到练就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三头六臂”的新本事,既有“笔头”功夫,也懂“指尖”发力,在这场媒体的生态变迁中,早报的每一名从业人员积极拥抱变革,顺势加速融媒体转型。
南国早报特别策划
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当下媒体变革的时代,记者抢突发新闻、转型亦是如此,必须做到“快”“准”“狠”。
今年9月10日下午6时许,乐业县一在建隧道塌方并造成9名工人被困。监控到这条新闻线索后,早报人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团队协作,南国早报客户端率先刊发报道。
▲南国早报记者陆旺在乐业县一在建隧道塌方现场进行播报。
不久,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推发有关报道。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刊发,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每一份完整报道的背后,都有记者奔跑的姿势,忙碌的身影。
事发当晚,原本计划休息的我,接到通知要去现场进行视频直播报道后,稍作收拾,立刻出发。
与此同时,早报领导组建起直播报道小组群,对报道工作进行指导,早报客户端也立即开通直播页面。深夜从南宁出发到乐业,车上的四个人一直没睡,讨论如何分工报道,搜集最新情况,与客户端小编滚动播报最新进展。
随行司机在车上开玩笑地说:“你们真拼,对自己真狠……”我们相视一笑,又各自忙碌起来。
次日凌晨,我们到达事故现场。当时天色还没亮,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媒体,并拿到了更多一手信息。也正是因为“快”,在此次报道中,早报率先发布现场航拍视频并视频直播实时现场情况,并率先采访到被困者家属及救援人员。早报客户端直播新闻专题报道的浏览量达到了251.4万。
这只是南国早报记者转型的一个缩影。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不止于纸。纸媒记者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上,如今除了能写外,还要善于监控网络线索、能出镜、会拍视频、会直播……这样报道才能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