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笔直的进村大道两旁,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种植大棚内,黄金蜜露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邱增富近几个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有人来参观和订货,广东客商都说不够卖,好在这批瓜很快就可以采摘了。”
往村庄腹地走去,河两岸满目苍翠,生机盎然;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内,村办企业的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忙碌着,村中心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画卷。
富宁村的变化得益于村两委积极发挥村干带头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进和培养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实现人居环境、山水田园景色与产业有机融合。2017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富宁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部,该村先后获得“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自治区清洁乡村百佳村屯”“自治区绿色村屯”“五星级党组织”“梧州市2016-2018年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过去,富宁村没有整洁村道、没有像样的活动中心、没有增收的产业。为改变这一现状,富宁村党总支书记冯石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争取本村企业家和各级资金支持,引入社会力量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资4500万元建成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宣传长廊、文体广场、进村大道、新村大桥、防洪堤和拦河坝等24个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同城里的上班族一样,富宁村村民梁敏玲、覃海章夫妇,每天到岑溪市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果蔬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行果蔬护理等工作,两人每月工资收入约有4800元。目前,该基地共招募了近50名村民,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拓宽了路子。
▲富宁村位于岑溪市安平镇西北部,村民收入以种养、劳务输出为主,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3+1”特色产业发展要求,采取“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整合多方资金,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方式全面推动村集体和村民激发内生动力,助推集体经济增收。
“邱增富是岑溪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我们要充分发挥他的带动作用。”冯石兰说,该基地采用“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蔬果标准化种植,共投入6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30多人,辐射带动3000多亩蔬果种植,目前已成为梧州市县级农业示范区。
建设果蔬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富宁村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采取“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取得的成果。近年来,富宁村千方百计引进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并培养发展致富带头人为党员,如今村里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内有日新塑料制品代工点、岑溪市人和电子厂、岑溪市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三黄鸡孵化基地等多家企业,新增24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村民脱贫增收。
“一台机器一次可以孵化鸡蛋2.8万个,鸡蛋会自动翻转,确保受热温度均匀。”走进1000平方米三黄鸡孵化基地厂房,5个孵化机一字排开。该基地负责人覃勇志是一名党员,原在外经商,2017年回到富宁村创办了该厂,每年孵化鸡苗50万羽,产值超60万元,可以有效满足岑溪安平、糯垌、三堡等镇的鸡苗供应。他还与养殖户签订合同,鸡养大后保价回收;同时负责搞好禽苗免疫、提供指导养殖技术,并分享成品家禽的市场信息,大大降低养殖户的投资风险。
此外,富宁村发挥特色,以旅游带动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等建设,扩大增收途径。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原来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
近年来,岑溪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阵地和协同推进作用,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该市自2015年以来,共调整换届村两委班子成员22450人,向53个贫困村选配第一书记300多名,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620人、帮扶联系人4000多人。同时,实施“头雁”工程,引进脱贫带富能人和经济能人,培训致富能人和经济能人780多人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