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温和村里几十盏太阳能路灯渐次亮起,灯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照亮了村民夜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们决战脱贫攻坚的“心路”。
大化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也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雅龙乡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是大化县扶贫工作的“硬骨头”。2018年6月以来,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创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派驻扶贫队员到大化驻点开展工作,探索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等“4+X”扶贫模式,助力大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把党支部建到扶贫项目上
▲碧桂园大化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指挥部、党支部揭牌仪式现场
“我们将重点结对帮扶大化7个贫困村,帮助贫困户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础上,通过培训就业、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增加收入。”今年4月10日,碧桂园大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指挥部、党支部揭牌仪式上,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扶贫推进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以党建引领地方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通过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碧桂园与大化雅龙乡温和村、红日村、胜利村、尤齐村,板升乡弄雷村、弄冠村、八好村党(总)支部党建结对共建,捐款协助7个村的民生工程改造。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碧桂园在雅龙乡胜利村筛选3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党员老村长兼任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以期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蒙建祥,是大化胜利村的“老村长”,从小在山里长大,他小时候和家人住过茅草棚,在陡峭的山崖上放过羊。以前村里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每户人家可耕种的土地极少,只能种出少量玉米。那个时候,他经常饿着肚子翻山越岭去上学,因为家庭贫困,他只上到初中便辍学去打工。
身为碧桂园“老村长”的他决心努力去改变村里的贫困的状况,带领村民走出闭塞,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吃饱穿暖。扶贫之路道阻且长,“老村长”蒙建祥不断给村民鼓励和力量,带领大家在贫瘠的山岩上开垦耕地。如今有技术,有产业,有销售渠道,不再靠天吃饭,村民的生活有了更好的奔头。
▲老村长走家串户拜访路上
产业化养殖助农增收
贫困户日常肉牛养殖
雅龙乡温和村弄温屯的唐秀程家里有六口人,其父因病无法正常劳作,两个孩子尚在读书,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唐秀程夫妻俩务农,生活较困难。
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赠送给唐秀程一份扶贫礼物——一头近600斤的牛犊。经过10个月的饲养,这头扶贫牛体重已逾千斤,出售后为唐秀程一家带来9000多元的净利润。在平常人眼里,牛只一种普通的动物,但在唐秀程和村民心中,养牛是一种事业,肉牛就是珍宝一样的存在。“这些牛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村里的建档户每天轮流饲养,我们坚信,再平凡的事,和一群人一起,也能造就不平凡的事业。”
碧桂园大化扶贫工作负责人秦泽明介绍,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中,碧桂园依托大化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推出了肉牛养殖项目。碧桂园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把大化特有的生态资源、农产品资源等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
秦泽明介绍,仅2019年,碧桂园就出资购买360头优质牛犊赠送给雅龙乡温和村、红日村和胜利村303户建档立卡户养殖,通过"联建联养"的养殖模式,帮助贫困户缓解收入来源问题。
爱心助学圆贫困学子求学梦
大化贫困学子日常上学
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十余年来,碧桂园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帮助寒门学子改变命运。
蒙运飞,一个腼腆的小男孩,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虽然他不善言语,但却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把姐姐、妹妹照顾好,让妈妈放心去工作。问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学习改变困境,走出大山。“我喜欢上学,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因为在书本里看到大千世界,我喜欢听老师讲丰富多彩的故事;我想在大山里种下一点希望,让村里不再有留守儿童,让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小伙伴都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虽然不知道这个梦想何时才能实现,但我相信,每个平凡而真挚的善意都是一束微小的光,在默默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即使每天上学都要翻过几座山,他也觉得值得。因为他坚信,知识是向上的力量,是带着家人走向美好未来的力量。
目前,碧桂园在大化设立了爱心助学专项基金。2020年捐赠50万元资助286名在校贫困生,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戴上"就业帽"摘下"贫困帽"
碧桂园粤菜师傅培训学员实操现场
在大化第三小学校门口,一家小吃店外排起了长队。然而就在半年前,它还面临着倒闭危机。2019年12月,韦春雨和丈夫花了不少积蓄开了这家店。谁知开张没几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给了他们高涨的创业热情一瓢冷水。停业几个月,没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到了今年6月份,小吃店虽已恢复营业,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但韦春雨不想就这样放弃,因为厨师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碧桂园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面向贫困户开设了粤菜师傅培训班,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提供更好生活的途径。韦春雨明白,有知识、有手艺,就有就业脱贫致富的渠道,她欣然加入了粤菜师傅的培训行列。学有所成后的韦春雨回到店里继续她的烹饪梦想,就连顾客都说她店里的菜色越来越好了呢。韦春雨说:“每当看到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家乡伙伴们吃着我做的香喷喷饭菜,脸上满是开心的小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秦泽明介绍,今年碧桂园在大化投入资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联合桂粤两地多家单位开展就业扶贫招聘会,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
创新“X”精准扶贫
碧桂园捐建的胜利村弄多屯肉牛养殖场产业水柜
在碧桂园“4+X”的扶贫模式中,“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情况,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2019年,碧桂园在雅龙乡温和村、红日村、胜利村资助完成水柜建设561个,确保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今年,碧桂园计划继续投入资金为村民建设饮用水柜,其中包括给胜利村小学和红日村小学各建造一个200立方的蓄水池,用于解决师生日常用水问题。
碧桂园还在大化实施网络扶贫项目。2019年碧桂园向大化县捐资用于大化高中新增和改善“网络直播班”以及启动大化县医院与16个乡镇医院“三屏联动”远程医疗项目等,并于当年10月中旬实现了各乡镇医院与县医院远程医疗影像诊断与会诊、区域远程心电诊断。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碧桂园在大化的扶贫力度持续增加。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今年底,碧桂园在大化的扶贫工作将惠及建档立卡户3699户17310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