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特别策划
①话题篇:“教师不得拖堂”入青少年减肥新规
②场地篇: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你支持吗?
③饮食篇:节食能帮孩子减肥吗?
编者按:近年来,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校园中身体肥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为破解儿童青少年肥胖难题,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方案中列出了不少办法,例如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学校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中小学生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这些措施是否能更好地防控孩子肥胖?目前青少年运动健身存在哪些尴尬?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助力孩子减肥?今日起,南国早报推出“关注青少年肥胖”系列报道,共同为减少身边“小胖墩”出谋划策。
▲课间,打篮球成不少男生喜欢的运动。蒋云娜摄
“我再讲两分钟,讲完就下课。”老师上课拖堂,这样的画面你是不是挺熟悉?最近这种行为上了网络热搜。在国家卫建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及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在南宁本地学校,学生有遭遇过老师拖堂吗?拖堂和学生减肥有关系吗?防控“小胖墩”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多方如何共同努力?10月2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调查:南宁中小学拖堂情况时有发生
在初中生小陈印象中,拖堂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人都经历过老师拖堂吧,尤其是备考阶段。”小陈说,一般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到了下课没讲完,就会占用学生的课间时间。小陈表示,他其实挺讨厌拖堂,更希望能利用课间时间休息放松一下。
梁老师在西乡塘区某小学做了5年班主任,她表示自己没有过拖堂的行为,但老师拖堂的情况在校园中确实存在。“题目、知识点讲不完,或者要布置作业,老师就会拖堂,这可能和教学习惯和效率有关。”梁老师说,她学生时代就不喜欢老师拖堂,所以她当老师后也要求自己不拖堂。在她看来,拖堂不仅耽误学生的课间时间,对下一堂课的教学其实也有影响。
记者从南宁市多所中小学了解到,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都会要求老师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一般来说老师都能尽量做到,但拖堂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一所高中副校长指出,有些老师课堂节奏把握不好,习惯性拖堂,这种情况确实不好。但课堂是鲜活的,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对一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上有差异,老师不能确保每节课都能在课堂时间内,把要讲的东西讲完。当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课堂气氛活跃时,或者学生正在发言时,老师无法因为下课时间到而生硬结束课堂,这样偶尔的拖堂可以理解。
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校长莫莎莎表示,过去教学管理不那么规范,拖堂的情况会严重一些,如今老师拖堂的情况其实少了很多。一方面,老师要给学生留足课间上洗手间、打水的时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美术、书法等课,学生需要到功能室上课,走过去也有一定时间,拖堂容易影响下一节课老师的教学进度,其他老师也有意见。
争议:拖堂和学生肥胖有关系吗
拖堂很常见,但这次引发热议的,是方案把拖堂和防控青少年肥胖联系在一起。许多人不解,拖堂和学生肥胖有什么关系?记者采访的老师当中,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拖堂跟学生肥胖没有必然关系。
南宁二中校长黄幼岩认为,课间10分钟时间短暂,可以鼓励学生减少静态行为,但硬性要求将课件10分钟利用起来,让学生运动也不可取。尤其是南方夏天炎热,学生出去运动后满身是汗,如果教室有空调,一冷一热容易生病。实际上,学生经过一节课紧张学习,课间休息的目的是让大脑得到放松,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去洗手间、打水或者在阳台上远眺,都是可以的。
他认为,减少儿童青少年肥胖,与其把目光盯在课间10分钟,还不如向学生提倡健康饮食,确保体育课正常进行,以及保证每天阳光运动1小时的时间。
家长梁先生也认为将老师拖堂和学生肥胖放在一起有些牵强,“虽然我不赞成老师拖堂,但拖堂一般就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影响孩子的胖瘦吧。”他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举例,表示学生时代他也遭遇过拖堂,但那个年代也没见有这么多体型肥胖的学生。
市民唐小姐则对方案的这个要求点赞,她表示教育部有明确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不管拖堂与学生肥胖有没有关系,老师都应该确保学生的课间时间不被占用。“肥胖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部门能从细小的方面提出要求,至少反映出国家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视。”
现状:学生懒于课间外出运动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叶认为,教师拖堂和肥胖没有直接关系,拖堂只能说是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而课间的放松和运动,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有一定帮助,但课间的运动强度,还不至于能提高身体素质。她认为,方案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更多的是想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减少静坐少动的行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去运动的并不多。一名小学副校长介绍,小学阶段孩子正是爱打爱闹的年纪,不运动存在多种客观原因。
有的学校教学楼距离运动场很远,学生没办法在课间去运动;有的学校教学楼层比较高,上下楼相对拥挤,从安全角度考虑学校只能引导学生做个“小淑女”“小绅士”,避免出去跑跑跳跳;有的学校运动场地有限,课间操场上学生宛如“下饺子”,基本也没法运动起来。
▲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开心锻炼。黄景彬摄
而在有升学压力的中学阶段,学生课间待在教室的频率更高。今年读初三的何同学告诉记者,为了抓紧时间复习,班上的学霸课间除了上厕所外,大多待在教室里看书刷题,其他同学有的凑在一起聊天,有的则趴在桌子上睡觉,真正课间跑出去运动的只有极少数男生。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其中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有家长认为一些老师图省心要求学生课间保持安静,也有老师觉得是学生缺乏运动锻炼的氛围,没有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建议:减少小胖墩需要多方发力
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还公布了全国分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广西等8个省份属低流行水平,从全国来看广西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相对要少。尽管如此,广西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要解决学生肥胖问题,其实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许叶指出,现在的学生肥胖主要有几个原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量不够、过多沉迷电子产品、学业压力繁重等。她建议防控孩子肥胖,家庭要把第一关,家长必须要让孩子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父母也应储备学习相关知识。家长不能做甩手掌柜,要督促孩子在家也要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控制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时间,保证孩子睡眠。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公共体育部主任程明介绍,学生肥胖与不爱运动有很大关系,除了其主观问题,客观上也反映出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他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应该分层教学,同时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喜欢什么老师教什么。此外,教育部门也可以建立大数据平台,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监测,有针对性的为肥胖学生提供科学的运动处方和合理的膳食营养指导。
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目前有4所小学、1所中学,共4000多名学生,肥胖的学生约占1%。校长莫莎莎表示,集团五所学校按国家课程设置标准,除了确保一周4节体育课以及每天锻炼1小时外,也会倡导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和孩子进行家庭锻炼。
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体育老师陆郑元建议,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相对更多的课余,学生应该选择一两门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坚持学习,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就能有效减少肥胖。
相关报道: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