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一份《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的通知》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灵山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劳德联表示,该份文件属实,关于武则天母亲在钦州的故事和传说已经流传已久,成立工作组,就是为了挖掘和探究此事,但没想标题引发了网民热议。
▲网上流传的文件。
网上流传的这份文件是灵山县政府办发给各有关单位的通知,通知内容为决定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并公布了工作组的成员名单、办公室和4个专项工作组。
19日开始,这份文件在网上流传,有网友表示,“她妈”这两个字乍一看还以为是在骂人,作为政府出台的文件,用词不应如此,并怀疑是灵山县为了宣传效果,故意搞得这么粗俗。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标题言简意赅,让人一看就懂。
灵山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劳德联当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份文件内容属实,目前只是成立工作组,工作还未正式启动。他们初衷确实是为了挖掘武则天在钦州的相关历史文化故事,考究民间的相关传说,但没想到标题引发热议,“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劳德联还说,关于武则天母亲在钦州的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多年,传说是在灵山县武利镇,在《四库全书》中也有记载,并非空穴来风,不过此前一直未有认真研究。他表示,不管网友如何热议,政府启动对这方面历史的考究和相关资料搜集,对于灵山乃至钦州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19日下午,灵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春柳表示,此事引发热议是因为工作组在内容名称上审核还不够严谨,目前,工作组已经研究决定将名称进行更改,改为《灵山县武利历史文化研究》。
▲灵山文旅推送的文章。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今年10月17日和21日,灵山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灵山文旅”曾分两期推送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武则天与灵山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文章中写道,武则天其母杨氏于隋朝大业六年出生于灵山县武利镇,后被钦州宁氏家族收养,后杨氏随宁长真迁至长安。成年后的杨氏被武士彟纳为妾,并生下三个女儿,次女名武曌,小名媚娘,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