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的眼球赋予了它们敏锐的视觉,凭着高度分辨细节的能力,使它们能快速搜寻猎物,牢牢锁定目标。在玉林警界,有一位具有“鹰眼”能力的刑警。他敏锐的侦查能力,让嫌疑人“无处遁形”,屡屡攻克各类重大疑难案件。他就是被同行誉为“鹰眼神探”的、玉林市公安局玉州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林祖旭。
从警8年来,林祖旭共调取分析了21500多个数据资料50000多个小时,总容量超过20000G,获取违法犯罪线索3000多条,侦破重大案件1836起,其中命案55起,抓获各类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786人,在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成绩突出,林祖旭2006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015年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信息化业务标兵,2013-2015年连续三年“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2013、2014年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披沙拣金,破解神秘8秒
林祖旭大学所学的专业为刑事科学技术,可以说,视频侦查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12年年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林祖旭接触了信息研判工作,那种通过零散的海量信息分析出目标人物完整轨迹的成就感,让这个初入公安队伍的热血青年,从此爱上了这条“痛并快乐着”的漫漫长路,并很快展现出极高的信息研判天赋和专业能力。
2016年4月9日凌晨,玉州区江岸路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女子被杀害并弃尸清湾江中,但死者的随身包包被遗弃在另一地点。案发后,林祖旭负责信息研判工作。
案发时为凌晨,现场范围广,各类案件信息资料超过3000G,但全都模糊不清,案件的侦查条件极差。7天命案侦查黄金时期已过,线索和证据随着时间流逝一点点消失,而案件的侦查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
“专案组的同事一度非常沮丧。说实话,我也低落迷茫过。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只要发生过,一定会留下痕迹。”抱持着这样的信念,林祖旭给同事们打气鼓劲,带领侦查员不断拓宽侦查范围,多次调整侦查思路,努力寻找突破点。
经反复分析研判案件信息,林祖旭发现:在丢包地点,一个身穿黑衣、骑白色电动车的男子停留在天网视频中的时间比其他过往车辆多了8秒。他推测,这8秒很有可能是其用于丢包的时间,该男子极有可能是嫌疑人。
经多次现场实验,林祖旭发现,一个亮点的高度、行走的速度都与电动车行走高度、速度相一致,于是他大胆猜测,此亮点应是嫌疑人骑电动车时抽烟的烟头光点。果不其然,在一个“天网”影像里发现一名男子抽着烟开电动车在案发现场附近出现,且该名男子的形态、衣着、电动车特征都与丢包现场出现的男子匹配。林祖旭马上将该男子被列为重点嫌疑对象。
林祖旭提供的重要信息,很快帮助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陈某,男,玉州区城北镇人。2016年5月6日,专案组在广东将外逃的嫌疑人陈某成功抓获。经审讯,陈某对于因感情纠葛将女子杀害并弃尸清湾江中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当地轰动一时的“4.9”命案,历时27天完美告破。该案件因破案难度大、破案手段巧、破案方法精作为经典案例在央视12套《天网》播出。
超强大脑,寻踪觅迹追凶
“那个人的大脑里大概装着整个玉林城的地图吧。”林祖旭的同事陈厚宇说。
“超强大脑”的练成并非一朝一夕。为了更好的开展侦查工作,林祖旭爱上了“逛街”。工作之余,他一遍又一遍在玉州区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哪一条路能通向何处、哪个路口有哪几个不同方向,他都了如指掌,成了玉林的“活地图”;甚至各种车辆的特征、轮胎痕迹他都能铭记于心。
2014年7月6日,在玉州区大北路,一名女子被群众发现躺倒在路边,已经死亡。经大量走访周边群众了解情况,距离现场不远的一家粉摊老板提供了重要线索:“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抢她的包,还拖行了好远。”但由于案发中心现场没有留下有用痕迹,案件侦破困难重重。
林祖旭带着队友对案发现场及周边、沿途的每一个角落反复查看,复原实验案发现场、分析现场轨迹、综合研判信息、结合技术手段,最终锁定两名骑红色男装摩托车的男青年有重大嫌疑。经过十天十夜不眠不休的努力,林祖旭一一梳理出他们的作案过程和逃跑路线。最终,警方将涉案的男青年成功抓捕归案。
“如果有价值的信息是散落在信息海洋里的一颗颗珍珠,那么信息研判侦查工作就是将这一颗颗珍珠用时间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而清晰的轨迹,这轨迹犹如手铐一般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提起自己的本职工作,林祖旭滔滔不绝,不经意流露出来自豪感,这是林祖旭身为一名刑警最朴素的荣誉感。
自林祖旭2012年入警以来,其所在的玉州分局连续8年实现命案全破。这8年多来的55起命案现案里,每一起案件的侦破,林祖旭和他的队员们都功不可没。此外,林祖旭还带领侦查组的同志,破获了一大批影响巨大的绑架、涉枪、涉黑涉恶、入室盗窃、抢劫、诈骗类案件,为消除社会影响,挽回群众损失,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常说,“云过投影,风过有声,鹰的眼睛是锁定罪犯的天眼,只要有犯罪发生,鹰就不会放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