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免费参观!领略世界前沿科技力量,广西这两场科普大展拉开帷幕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12月9日,2020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巡展(广西站)”和中国科技馆主办的“榫卯的魅力”主题巡展广西站在广西科技馆开展。“悟空号”暗物质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等代表我国科技前沿的卫星模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榫卯文物等让人大开眼界。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28日,观众可前往免费参观体验我国前沿科研的最新成果+传统榫卯建筑的魅力。

▲孩子们在了解常见的榫卯结构。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孩子们在研究鲁班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

2020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巡展(广西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1年来中科院在各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在展厅的“深空区”,正在服役的最先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太空设施“悟空号”暗物质卫星,在轨开展了15项国际首次空间实验的实践十号卫星,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以及能对黑洞等现象进行高灵敏探测的“慧眼号”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模型等一字排开,这些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前列。

▲“悟空号”暗物质卫星、实践十号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等卫星模型。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

“榫卯的魅力”主题巡展广西站展出了38件套精彩展品,展示了榫卯工艺在古代建筑、家具、造船、造桥等不同领域以及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榫卯文物实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

早在七千年前,我国的河姆渡人就已能够运用榫卯搭建房屋,本次展览中有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榫卯文物实物,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文物。

“古代建筑的智慧”展区里有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晋祠圣母殿、永乐宫三清殿、雍和宫牌楼、应县木塔等著名木结构阁楼式建筑模型。这些各朝各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仅规模宏伟,造型典雅,而且其中大部分建筑都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如“独乐寺观音阁”,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一千多年来经历了28次大地震,挺立至今。能做到“墙倒屋不倒”,秘密就是建筑构件之间神奇的榫卯连接方式。

▲独乐寺观音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现场展出了其模型。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

除了一饱眼福,现场还设立了一个“动手做”区域,观众可以学习使用锯、刨、凿等传统木工工具和台钻、砂轮机、车床等现代化加工设备,亲手制作一双属于自己的木筷子,体验当一回木匠。

▲孩子们在动手区体验当木匠。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佘鸿雁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