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驱动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近年来,南宁市牢牢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引领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
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把创新聚焦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来,全面贯彻“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要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构筑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合作,2016年挂牌建立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引入中关村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南宁创新发展。2018年又共建了南宁·中关村科技园,这是继滨海新区、雄安新区之后,北京中关村与外地合作重点打造的第三个科技园。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累计聚集300多家创新企业。同时,建设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共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30个。
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大赛、五届南宁市创新创业大赛。推进开放式创新,开创科技招商新模式,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前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密集的地区开展精准科技招商。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科技投融资体系,成立南宁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南宁创业创新投资领域。
提升创新能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全力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比如,引进合众、天际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以及瑞声科技、歌尔股份、浪潮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同时,以瑞声为龙头,引进桂芯、国人等43家智能终端上下游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两年成为全市总量最大的工业产业。加快发展高端铝产业,航空铝、高铁铝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公交南宁造”。
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功能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时强调,要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快集中、融合聚变。
狠抓政策和制度创新。持续加强经济领域制度创新,实行告知承诺、提前介入服务、容缺后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精简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在全区率先推出“拿地即开工”新模式。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在全区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16条、稳工业6条、稳投资6条等精准有力政策,有力推动复工复产,促进农业生产平稳有序、服务业加快回暖、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初步形成重要金融创新事项70项,其中全国首创13项、广西首创28项,制度创新指数在同批自贸试验区19个片区中排名第5、在广西自贸试验区位居首位。
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将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办证业务纳入服务范围,实现村民“登记不出村、领证家门口”。在市一级和城区设置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服务站点,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4.9%。“容缺后补”审批、全链条审批、“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等“南宁经验”在全国推广。打造“绣花式”城管机制平台,完善扬尘污染智慧防控“慧眼”全流程可视监控系统,开展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3年的75%提升至2019年的91.2%,“南宁蓝”保持常态。
持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实现政府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成立统一调度的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对落实管理责任进行同步监督评价,构建“指挥—实施—监督—反馈”的管理闭环。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建立30多个部门间协调机制,明确每项事务谁牵头、谁配合、谁审批、谁监管,保证各层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有机衔接、有序运转,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因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培养、使用、激励与竞争机制,让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优化政策设计。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及6个配套政策,惠及各类人才超12万人次。紧跟发展趋势,抢抓难得机遇,围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和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需要,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人才资源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措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青年人才留邕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政策,提高人才资源的集聚力和引领发展的支撑力。
搭好引育载体。实施重大项目精准引才,以“项目+人才”方式,实施顶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邕江计划”等,精准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团队)。近年来,引进并培养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110多个,集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900多人,柔性引进院士等国家级人才9名,促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项目落地。
做强双创平台。在全区率先出台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端创新载体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2018年以来,全市引进持股创业的国家级领军人才15名,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重点创新创业平台9家。在全区率先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推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人才企业(项目)发展,着力解决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当前,南宁正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下一步,将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强主体、建平台、活机制、聚人才、促合作”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持续发挥好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引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促进创新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作用,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首府高质量发展。(中共南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