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非遗传承走进校园,30位传承人现场亮绝活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12月16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学员成果展示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广西各地的3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成果,并围绕非遗传承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让民族非遗文化融入生活等进行了探讨。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民族刺绣技艺。校方供图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陶艺技术。校方供图

来自环江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了她制作的毛南族花竹帽,精致的竹编工艺配上美观花纹,戴在头上格外好看。融水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侗族织锦工艺,吸引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前来体验。不少非遗传承人还将非遗成果做成一件件生活用品,壮锦织成的围脖、苗绣绣出的耳环、坭兴陶制成的茶壶……通过现场传承人的集中展示和表演,让大家领略到广西不同民族不同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高校学生现场学习织锦技艺。校方供图

▲非遗传承人带来的手工艺品。校方供图

活动中,多位传承人还就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交流了意见。来自南丹的非遗传承人黎秋亿表示,当下民族非遗传承应更多走进校园,通过举办多种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年轻人认识非遗文化,从而传承。来自南宁的非遗传承人林芳芳建议,非遗要融入生活,把作品做得接地气,既好看又实用。“非遗传承不应是各做各的,应该抱团取暖、融合创新。”林芳芳说,如设计一件生活用品,上面既可以有壮锦元素,也可以有苗绣工艺,各民族文化混搭在一起,呈现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非遗传承人把各种民族元素融入设计,创作了各种接地气的生活用品。校方供图

▲非遗传承人展示民族服饰。校方供图

据了解,参加本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都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的优秀学员。该培训班由广西民族大学自2016年起承办,至今共培训传承人668人,涉及广西织锦技艺、陶瓷烧制技艺、编织技艺、刺绣技艺、染织技艺、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等。其中,少数民族传承人占70%,主要来自三江、融水、那坡、隆林、武鸣、南丹等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