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的亲人生病,你因为钱愁苦无助时,医疗保障来了,这是一种希望;当春耕秋收时,你累得暗无天日,这时传来消息,用机械更快更省力,购买机械政府还有补贴,那种喜悦让人兴奋。
在外的游子接到父母电话,说村里公共道路上安装了路灯、自来水接到家里了,那是一种欣慰;你觉得自己很不幸,从小失去了父母,别怕,有政策来帮忙,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关照到你成年……
作为南宁人,可以享受的民生福利多种多样,2020年,你曾被哪种福利“关照”,可参与留言。
遇到困难 多种保障措施来帮忙
黄先生是一名残疾人,因此,很多工作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家人为了关照他,也不能离家出去工作,因此,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为切实提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2020年,南宁市民政局加大了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监管力度,确保精准发放,像黄先生这样的家庭都有了保障。
截至11月30日,南宁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7.48万人次,共发放资金11372.4万元。其中,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1.53万人次,发资金4922.4万元,覆盖率达到99.5%;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5.95万人次,发放资金6076万元,覆盖率达到98.9%。
▲2020年6月22日,南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情况。
在南宁市邕宾路上,有一排低矮的棚户住宅,在这些棚户区及老旧房改房里,住着二塘煤矿658户职工居民。每当暴雨来袭,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在寒冬季节,冷风入户,烤碳火取暖又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为了改善民生,2020年,该片区列入了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建设安置住房6.45万平方米,商业4.8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二塘中路、二塘东里等市政道路;新建一所60个教学班的金仑路小学。
项目建成后,可对658户棚户区被拆迁户进行安置,极大地改善二塘煤矿片区棚户区住户的居住环境、卫生、消防设施条件落后的状况,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邕滨路二塘煤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其实,南宁今年解决的民生难题不止这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为民服务的项目还有不少。为了解决臭水横流的问题,2018年以来,南宁市新建和改扩建12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全部完成通水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万吨/天;为了让市民出行畅通,南宁市修建了亭洪路西延长线工程、衡阳东路、翠湖路及青秀万达广场人行天桥、仙葫大道滨江小区人行天桥、仙葫大道观澜溪谷人行天桥、凤凰岭路1号人行天桥、铜鼓岭路南宁三中初中部人行天桥、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工程(城市快速路段)二期建业一街人行天桥等为民办实事工程。
▲翠湖路(富成路-沙井大道)工程。
▲衡阳东路。
▲茅桥污水整治工程。
为了提高低保人群的生活水平,2020年,南宁市第14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790元/人·月,较上年增长14%;第10次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500元/人·年,较上年增长20%。
用好政策 做个幸福的农民
夜晚,走进南宁市马山县的村庄,随处可见杆式太阳能路灯、感应太阳能壁灯、巷道光控壁灯、市电巷道灯等多种形式的路灯,山村寂静,当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盏盏灯听见你的脚步,就亮了起来。白天走在武鸣区乡间,你会发现太阳能路灯灯杆上喷绘了具有壮族特色的图案,展现了武鸣区地方特色。
▲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伏石屯。
近2年来,南宁市实施村屯公共照明试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99万元,完成建设342个项目。2020年,自治区下达南宁市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8户),目前已全部竣工。
同时,南宁市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7年以来,全市共筹措“美丽南宁”专项资金超过50亿元,持续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32%,98.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专门处理,建成5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2%,2276个三类村庄全部竣工,建成5个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和19个生态宜居综合示范村。
从今年起,南宁市还启动实施“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活动,今后每个乡镇将至少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为乡镇、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
▲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文化艺术为定位,实行“综合示范村+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文创艺术村”的三核联动同步推进模式,乡村建设各方面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经过改造后的古民庄传统古建筑内部结构图(古民菜馆)。
▲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生态综合示范村。
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是南宁市承办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农补惠民项目。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和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据统计,截至2020年,南宁市农机总动力达503万千瓦,拥有各类农机135万台套,农机原值41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32%,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隆安县那香米产业(核心)示范区收割机秋收景象。
今年3月3日,一批约20吨货值4.07万美元的鸣鸣果园牌沃柑,经邕州海关检疫合格,顺利通关出口加拿大,实现了南宁自主品牌水果出口实现“零突破”。从以前的贴牌到现在的自主品牌,这是南宁农业做强做优的一个缩影。
▲西乡塘区金陵镇乐勇村大力发展三红蜜柚产业,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甜蜜的美好生活。
南宁市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规模位居广西乃至全国前列,蔬菜、水果产业成为百亿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区和优质晚熟柑橘产区,南宁火龙果、武鸣沃柑、横县茉莉花(茶)等邕系品牌日益壮大,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06.85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5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0%。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为民服务 黄发垂髫均有所养
小惠从懂事起,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在哪里。虽然老天关上了一扇门,但保障政策又给了她开了一扇窗。2020年,南宁市将孤儿提标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从7月1日起,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和1000元,孤儿保障标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2020年3月起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对象的范围从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扩大到城乡孤儿、城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标准提高到原标准的1倍,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以及疫情防控受到影响。截至11月,全市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4.7万户次,331.95万人次,1.4亿元。
此外,还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摸底工作,全市排查出有集中供养需求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69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139人,逐户逐人安排入住机构,落实集中供养。全面落实委托照料服务,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南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到邕宁区检查兜底保障工作。
▲南宁市普惠养老院合展喜康护养院已建成投入运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