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展望2021之一 | 一起展望“十四五”,畅想美好新生活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里面的内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其中释放的信号。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来看看他们的期待。

关键词: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覃鸿说,前段时间,这些内容被写入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让她充满期待。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覃鸿。

作为南宁市教育督学,这些年来覃鸿时常下乡检查,她也见证了南宁乡村学校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广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今很多乡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丝毫不比城市学校差: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以及电脑、电子琴、钢琴、足球、篮球……各种教育器材一应俱全。

覃鸿认为,义务教育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典型的民生工程,事关无数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目前,广西1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已全部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其中94个县(市、区)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这是非常可喜的成绩。

覃鸿坦言,虽然义务教育还存在评价导向不够科学、素质教育还没能有效落实、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但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和差距,“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正加倍努力,投入到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队伍当中,教好下一代,培养优秀的未来公民”。

“十四五”即将开启,作为有着30年教龄的义务教育教师,覃鸿经历了广西教育由弱到强的历程。她认为,未来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不再是弥补学校硬件上的不足,而是更注重提升学校的“软实力”——通过教师队伍培训、城乡教师互动、组建城市和乡村教育共同体等方式,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关键词:乡村振兴

保留乡村特色,留住美丽乡愁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到:“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三所所长王子彦。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三所所长王子彦认为,广西要紧紧抓住国家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机遇,主动作为,加强对接,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切实增强这些项目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城乡清洁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人居环境的改造和产业振兴,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变化、丰富和升级。这也意味着,我们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也要不断变化和升级。”王子彦说。

“十四五”期间如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王子彦表示,首先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不能简单地把城市规划复制到乡村,而是要因地制宜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在改造乡村风貌的同时,也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留乡村特色,留住美丽乡愁。比如,在城市近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地,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乡村产业,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自然资源,找准突破口和引爆点,加紧布局完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

此外,王子彦认为,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部门要推出一些人才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鼓励和支持青年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还要把乡贤精英引回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健康广西

有信心应对一切传染病疫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南宁市的定点收治医院,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看到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重大疫情应急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和救治基地、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内容,该院党委书记吴锋耀非常振奋。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锋耀

与疫情作战一年后,吴锋耀心里的那根弦始终没有松,“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将持续面临疫情防控的压力,不能有丝毫松懈”。

疫情发生以来,对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已经开始。2020年的南宁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的议案》《关于提升南宁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的议案》,提出此次疫情暴露出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发热门诊设置、传染病医院救治床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供给、医疗物资储备、财政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缺口。

目前,这两个议案已交由南宁市政府办理,相关措施在陆续落实。疫情初期,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获得拨款用于新购置CT设备,最近又获得财政拨款再购置两台CT,至此该院的CT将增至5台,可实现“专机专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人、发热病人、其他病人检查所用的CT区分开来,避免交叉感染,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

吴锋耀认为,按照目前有条不紊的防控部署及完善措施,再加上“十四五”期间可以预见的投入和支持,现有疫情防控体系将更加稳固、严密,“我们有信心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这支队伍将更能打硬仗、打胜仗”。

关键词:“广西蓝”

用环保高科技守护碧水蓝天

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臭氧……在环保人眼中,这些关键词就是一个个攻坚战。2020年,广西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国第七,“广西蓝”成为我区的一张重要名片,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莫招育(右)。

2020年12月28日,在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莫招育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全区14个设区市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一旦超过100,就要启动预警信号,研判分析污染源,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其他省区的天气达到重度污染才会启动应急预案。广西大气环境管理部门则根据广西实际,降低了预警门槛,一旦发现苗头时就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

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7%,同比提高2.9%;PM2.5平均浓度达到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1%,首次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优水平,自治区和14个设区市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2020 年 ,广 西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比 率 达 97.7%。这是蓝天白云下的南宁市南湖公园。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记者了解到,广西生态环境部门对防治大气PM2.5已形成丰富的经验,目前正在对臭氧防治进行摸索。

莫招育说,“十四五”时期,他们将以城市环境管理、城郊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环境监管为着力点,发挥好大气污染来源解析的技术优势,利用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平台,进一步做好大气PM2.5激光雷达扫描、挥发性有机物走航、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为监管执法和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住房

让市民在住房上有更多选择

广西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景新说,从顶层规划来看,“十四五”时期将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定位。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工作人员,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安居、康居、乐居、美居、和居”的美好居住生活。

▲北投地产集团董事长左皓。

北投地产集团是广西本土的国有企业,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广西人的美好生活。该集团董事长左皓认为,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关键词就是一个“稳”字:从大的政策面来说,就是坚持“房住不炒”和稳房价、稳预期以及稳地价的宏观政策;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说,就是因城施策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政策。通过这样的双管双控强有力政策,奠定了房地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市民刘先生在南宁工作近20年,目前有房有车,家庭幸福。他希望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定房价,让更多年轻人和新市民在邕城定居。

记者从南宁住建部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南宁市将多举措并行,稳定住房市场,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在加大保障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赁制度和市场,促进住房市场多元化,让市民在住房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人社服务

推出更多惠民利企应用

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宁介绍,2020年南宁市启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以来,在全国率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16个“一件事”线上线下打包快办。目前,南宁市的工伤认定申请、职工退休申请、失业关系转移等22个高频服务事项完成提速50%,其中失业金申领、就业失业登记、高校毕业生报到等8个事项实现即时办结或网上“即申秒办”,大大减轻了企业和市民的办事负担。

▲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宁。

2020年,南宁市人社部门在全国首创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等13项惠民利企补贴“免申即办”,实现了“政策找人”“补贴找企”服务新变化,大幅提高了政策落地率。

下一步,该局将发挥南宁“智慧人社”平台优势,创新推出更多惠民利企应用,为“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蒋晓梅 张若凡 张文卉 李俭芹 刘冬莲 见习记者 兰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