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区林业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0%,居全国第3位。2021年,广西将新增10处国家重要湿地和2处湿地公园;到2025年,广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0亿元。
“十三五”以来,广西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生态价值“三个重大增长”。连续12年每年植树造林300万亩、义务植树8000万株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50%,居全国第3位;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82.76%。全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加600亿元,居全国第3位。
在此期间,广西实现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旅游晋升千亿元产业两个重大突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235亿元,年均增长11.6%;林业生态旅游产值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6倍多。
近年来,广西石漠化面积减少比例、治理成效稳居全国第1位;全球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黑叶猴、瑶山鳄蜥,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此外,广西提前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任务,推动蛇类药用转型、禁食后续工作居全国第1位。
▲柳州龙潭公园 柳州林业局供图
“十四五”期间,广西将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保护提升工程、林草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城乡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人工商品林经营质量提升工程、林草种源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构建珠江—西江流域、边境地区、北部湾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实施林业产业发展“万千百亿工程”,重点打造木材加工5000亿元级支柱产业,林业生态旅游3000亿元级健康产业,林下经济和森林食品药品2000亿元级有机产业,油茶、特色经济林、林产化工(含林浆纸)三个1000亿元级特色产业,花卉苗木、现代林业服务业两个500亿元级朝阳产业,全面建成全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1年,广西将科学推进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在九万山、邦亮、弄岗、金钟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勘界立标试点。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新增10处国家重要湿地和2处湿地公园。加强雅长兰科植物、白头叶猴、大明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动大瑶山区域作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区域。
另外,将推动设立林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带动油茶、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种养、乡村旅游等基础产业发展。建设第三批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屯100个,总结推广一批乡村振兴林业模式,扩大打造一批示范乡镇、示范县。
到2025年,全区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林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林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0亿元,基本建成现代林业强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