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吴丽萍
4月24日,“沿着高速看中国——红色之旅看交通”广西站活动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红军岩景区拉开序幕。4月24日~28日,采访团将沿着包茂高速广西段、阳鹿高速、柳南高速、兰海高速南宁至钦州段、南友高速等路线,通过直播互动、快闪活动、采访报道、纪实游记等方式开展采访,全景展示广西高速公路沿线红色文化、风土人情、大美景观以及经济建设发展成果。
近年来,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803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比例达96%,出省出海出边高速公路通道28条,高速公路直通4个边境口岸,基本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通道骨架,构建起“六横七纵八支线”主网络。
此次采访团经过的线路中,包茂高速广西段是一大亮点。包茂高速广西段全长497.8公里,将“旅游名城”桂林市、“三省通衢”贺州市和“千年古城”梧州市连接起来,成为一条旅游黄金通道。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是这段线路的精华所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公路沿途如诗如画的风景,穿行其中的桂阳高速宛若游走于山水间的巨龙,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之一。
为期5天的行程中,采访团将在桂林十里画廊、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邓颖超故居、全国首个“那文化”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那马服务区、凭祥市友谊关口岸等地开展采访调研活动。
“欢迎贵宾到此来,红瑶姐妹乐开怀,唱支山歌来接待,双手欢迎贵客来……”4月24日,“沿着高速看中国——红色之旅看交通”采访团抵达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身着盛装的瑶族同胞在山脚下以歌相迎。白面瑶寨是采访团在广西开展活动的首站,当地群众载歌载舞,献上美酒,向宾客展示红瑶人民的幸福生活。
白面瑶寨是瑶族一个分支——红瑶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寨。白面瑶寨下有一个红军岩,原名龙舌岩、光明岩,因一块从土坡中斜伸出的巨石状如长舌而得名。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时,在这块巨石上刻写了“红军绝对保护傜(瑶)民”的标语,龙舌岩也因此被称为“红军岩”。
曾经,由于交通闭塞,白面瑶寨的群众不仅出行不便,而且只能靠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获取微薄收入,生活非常艰苦。
“2017年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通车后,从周家村上高速公路只需40多分钟,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桂林。交通条件改善后,到红军岩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昔日的红军长征路,变成了今日的旅游开发路,寨子面貌和群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胜泗水乡周家村支部书记李运友说。
近年来,依托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便利,白面瑶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和红瑶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5年前接待游客2万人次,去年游客量已达5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游客量有1万多人次。受益于旅游开发,当地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白面瑶寨47户人,大多从事旅游业,主要是旅游接待、歌舞表演、制作瑶族服装、经营农家乐和民宿、销售土特产。目前寨里已有12家农家乐和民宿,去年全寨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周家村村民王艳菊说。
“我第一次到白面瑶寨,觉得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我要用笔和镜头,向全国人民展现高速公路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山乡巨变。”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孟令洋说。
编辑 易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