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由我全程讲解。”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周运良,在回忆总书记的参观情景时仍然很激动。
走进纪念馆,“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幅红军奋勇突破湘江的巨型浮雕扑面而至,握拳振臂、持枪负重的红军战士们前进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浮桥上,靠着顽强的意志奋勇突破湘江……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再现了红军抢渡湘江时的壮烈场景,震撼人心。
周运良回忆说:“总书记看得很认真,沿着展厅一个个仔细看,不时停下来详细了解,听我讲述背后的故事。我感受到了总书记对红军长征历史的敬意和对保护历史遗存、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视,这让我很受教育和鼓舞。”
展馆内收藏着一封当年由朱德发给前线各将领的“万万火急”电报,“总书记认真看了这封电报,并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周运良说。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透过这句流传在桂北的民谣,仍能清晰回望87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惨烈战役,那段长征史上的壮烈悲歌。
耿飚之女耿莹曾经说:“父亲是湖南人,很喜欢吃鱼,但是绝不吃湘江的鱼。因为湘江战役太惨烈了,多少战友的血都流在湘江。”
纪念馆还原了当年红军血战脚山铺的激烈场景。红1军团2师5团政委易荡平在作战中腿部负伤,敌人逼近时,易荡平要求警卫员对他开枪,警卫员不忍心,他夺过枪,将子弹射向自己,牺牲时年仅26岁。
“总书记对长征历史、对湘江战役非常熟悉,一边参观一边同我们分享交流,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周运良说。
来到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陈树湘,油画上方写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所率红34师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湘江之战,年仅29岁的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过江任务后,渡江道路已被全部切断。突围时,陈树湘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醒来后,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结束参观后,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馆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交流。”负责纪念馆业务指导工作的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利说,“总书记在了解我们做的具体工作后,说我们做的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大家听了都很振奋,更坚定了以后的工作信心,我们一定要把湘江战役的红色文化传承好、保护好。”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自2019年9月开园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踊跃进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截至今年3月底,共接待1.6万多家单位及社会团体360多万人次,其中,接待党史学习教育团队2600多批次近33万人次。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