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漓江,碧波荡漾,如诗如画。作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正笼罩在薄雾之中。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并同游客亲切交谈。
象鼻山是桂林市的城徽标志,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因山形酷似一头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
早在唐宋时期,象鼻山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总书记微笑着过来和我们打招呼。”桂林象山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莫海是总书记考察象鼻山公园的讲解员,回想起刚见到总书记时的情形,她仍激动不已。
在象鼻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边看边认真听讲解。莫海向总书记介绍了水月洞、普贤塔、象眼岩以及江对面的訾洲烟雨等主要景点。“每个景点的介绍总书记都听得很仔细,并不时询问。”莫海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对水月洞石刻非常感兴趣。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身之间有个通透的石洞,石洞与水中倒影宛如一轮月亮,故而得名水月洞。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得知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并序、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总书记点头称赞。
“在象鼻山前,总书记还特意吟诵了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诗句,总书记对桂林山水很有感情,对桂林文化很感兴趣。”莫海说,“这是对我们桂林旅游的莫大肯定。”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沿步道察看商业、邮政等服务设施。“简直不敢相信,总书记竟然来到我们特产经营店,并向大家挥手问好,当时我的心激动得都快要跳出来了。”象山景区特产经营店店员周丽丽,一直沉浸在见到总书记时的喜悦中。
在特产经营店里,周丽丽向总书记介绍了桂林特产三花酒、辣椒酱、米粉、米饼等。当介绍到店里销售的罗汉果、荔浦芋等扶贫产品时,总书记停下了脚步,详细询问扶贫产品销售价格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我觉得总书记时时刻刻都把老百姓装在心里,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了出来。”周丽丽告诉记者。
除了特产经营店,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来到象山公园主题邮局。“当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邮局营业员文镜霖说。
在介绍邮局销售的文创产品时,文镜霖向总书记推介了画册《漓江赋》、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发行的邮票和印有山水图案的搪瓷杯。“介绍的每一件东西,总书记都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文镜霖告诉记者,特别是《漓江赋》,里面有猫儿山、磨盘山、碧莲峰等20处桂林精华旅游景点的水彩图案和介绍,总书记仔细翻阅每一页,看得很认真,并称赞“桂林是个好地方”。
在象山公园主题邮局,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疫情过后景区旅游恢复情况。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814.97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159.22%,恢复至2019年同期71.61%;实现旅游总消费232.76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25.97%,恢复至2019年同期64.05%。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