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若凡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在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有一批党员护士,她们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在高强度的本职工作之余,开展多项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延伸护理的触角,让优质服务走出医院,惠及更多人。
教会多一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不好,脐带脱垂!赶紧送紧急剖宫产!”,几天前,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基层转诊上来的高危孕产妇,医生给她做检查时发现脐带脱垂,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胎儿很可能因缺氧而胎死宫内。急诊科护士长李文静正好经过,立马参与到紧急处置中,将产妇迅速送进手术室实施紧急剖宫产,只用了5分钟,胎儿顺利娩出,母子平安。
这种千钧一发的状况,对于李文静来说是家常便饭,她每天的工作面对的多是急危重症患者,突发状况多,已经练就了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过硬素质。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前不久,急诊科凌晨5时接到急救电话,一对父母焦急地说自己4个月大的宝宝“体温很低,叫不醒”。急诊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宝宝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后又运回院内进一步急救,还是没能救回这个小生命。
李文静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如果家属掌握急救知识,能及时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许可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正是在急诊科见到了很多类似的情况,李文静和同事们萌生了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的想法,大家利用休息时间把这项工作操持了起来。
李文静还记得第一场活动是在2018年,走进周边的一家幼儿园为老师们普及急救知识,包括应对儿童呛咳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心肺复苏技术。当时有一位爷爷来接孙子放学,得知晚上有这么一场科普活动,主动提出“我能不能参加?”
▲李文静(左)和同事外出开展急救知识科普活动。院方供图
在活动现场,这位爷爷认真学习每一个环节,将所有要点认真记在笔记本上,他说,家里有个活泼好动的小孙子,学习这样的知识太有必要了。
至今,李文静和同事们已经外出开展急救科普活动30多次,惠及人群2000多人次。看到群众的积极回应,大家觉得虽然辛苦,但是值得,会一直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带着技术和救助项目主动下沉
早早离开了母亲的身体,只有巴掌大,很多早产宝宝伴随着心脏等方面的缺陷,一出生就必须接受手术。作为儿童心血管中心的护士长,刘丹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就是护理这些危重患儿。
前不久,一名出生仅15天的宝宝因为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心血管中心接受了手术。弱小的宝宝从手术室送回监护室时,全身插满了管子。刘丹和2名同事迅速接手——一名护士负责接呼吸机、心电监护等管路,保证立即能监测到宝宝的各项生命体征,第一时间让医生看到监护仪上的数据;另一名护士负责胸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管路的理顺和固定;刘丹在协助和指导两位同事的同时,要给宝宝做好保暖处理,跟手术室做好多达十几种药物的交接,给宝宝抽血气,以便医生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药液……所有这些操作要在5分钟内完成。
▲很多小患者在刘丹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出院。院方供图
在刘丹团队的手上,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顺利治愈出院,但是在广西,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和防病治病意识缺乏使得部分患儿未能获得医疗救治。为此,院方主动下沉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从2019年开始,先后前往玉林、钦州、河池、贺州、崇左等地,开展了11场“救心·防残”义诊活动。
义诊全程免费,团队甚至连检查仪器都一起带了下去,免费咨询、检查后,为患儿评估是否需要手术。不少患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难以负担手术费用,刘丹和同事们就带着救助项目下去,把所有申请救助所需的单据带到义诊现场,确实需要手术且经济条件困难的,她们就手把手教家长把申请表格填好,做到筛查、确诊、救助一站式帮扶。
11站的义诊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0多名,已有约100名患儿获得了手术。
累与爱并存,成就感爆棚
如果要问哪里的护士最忙,产房的护士一定是其中之一。唐丽春作为厢竹院区产房的护士长,更是如此。几天前的晚上,刚下班不久的唐丽春接到科室的电话,一名产妇在产后20分钟出现大出血,出血量很大,请她赶紧来医院一趟。唐丽春立即赶回产房,指导护士们参与抢救,监测产妇体征,进行紧急输液……
出血终于止住了,唐丽春松了一口气,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回家稍事休息之后,早上7点多,她又回到医院开始巡查病房。
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唐丽春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母乳喂养咨询顾问。产妇在住院期间都会接触到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指导,但是回到家之后,她们遇到问题时往往找不到正确的人给予帮助,从而难以将母乳喂养坚持下去。
该院作为“母乳喂养提升计划”的项目单位之一,从护士中培养了一批母乳喂养咨询顾问,她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义务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通过上门、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打通母乳喂养“最后一公里”。
▲唐丽春向孕产妇进行科普。院方供图
唐丽春手上签约了40名孕妈妈,市民庞女士是其中之一。她的宝宝刚出生就因病而住院了,母婴分离。缺少宝宝的吸吮,庞女士的涨奶情况比较严重,乳房胀得像石头一样硬,“痛到崩溃大哭”。唐丽春一直耐心地给予她鼓励和指导,教她科学进行冷敷,定时挤奶,2-3小时就要挤一次,哪怕是半夜也要定好闹钟起床挤奶,挤出的乳汁送到医院给宝宝喝,直到宝宝出院。
喂养正常、供需平衡后,庞女士不再需要半夜几次起床挤奶,宝宝也至今没有生过病。庞女士说,有时候遇到问题,一着急就顾不上时间了,大晚上也给唐丽春发微信,不管多晚,唐丽春总是及时回复。正是这“24小时在线”的顾问,帮助众多像庞女士一样的新手妈妈把母乳喂养坚持了下来。
唐丽春说,看到这么多妈妈在自己的帮助下把母乳喂养坚持了下来,宝宝们长得白白胖胖,过程中的苦累就都化成了爆棚的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
编辑 易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