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文/图

5月21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记者了解到,广西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3个,数量排名全国第六,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

保护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据了解,广西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展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外来入侵物种、重要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原生地保护和受威胁状况等调查。同时,有效推进白头叶猴、黑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穿山甲、瑶山鳄蜥、冠斑犀鸟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与人工繁育工作。

据了解,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早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约1300只,在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建设了国内首个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廊道;东黑冠长臂猿由原来的3群发展到了5群,个体数量由22只扩大到了35只。2017年以来,先后成功开展黑叶猴、瑶山鳄蜥、穿山甲等物种的野外放归活动,这也标志着我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迈出重要步伐。 

管理保护区,保护生物栖息地

广西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223处,其中自然保护区78处,23个为国家级保护区,数量排名全国第六。

据初步评估,广西自然保护区网络包含了广西境内绝大多数重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种类,有效地保护了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以及31%的红树林,在广西的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和关键的地位。

此外,广西还大力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蛇产业转型补偿资金到位    

据完全统计,2020年8月10日,广西如期完成了除蛇类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处置,累计完成处置384万头(只),处置率达到100%。同年8月31号,广西全部完成了蛇类的处置工作,累计完成蛇类综合处置1501万公斤,综合处置率100%,按照国家林草局的要求,广西提前完成了处置工作。

同时,广西积极争取蛇产业转型的支持,2020年12月16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林业局、财政厅、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广西人工繁育蛇类转产转型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方案》,对蛇产业转型给予贷款贴息的支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唐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