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农玉曼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幕后用一支“慧笔”描绘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的蓝图;他们的图纸改了又改,只为呈现最佳效果;他们经过无数个模拟计算分析,只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经历无数次失败,只为找到那条正确的路。他们是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广西建科院”)的设计师。如今,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栋栋旧楼重现生机,一个个专利被广泛运用,广西建科人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以实际行动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1
引领设计行业 匠心打造标杆
对老建筑进行加固已很常见,但把整栋房子都“搬走”,你见过吗?早在1999年,广西建科院的专家们就已将“平移”技术使用在了文物上。当时,北海英国领事馆位于北海正在修建的城市主干道上,一边是城市发展,一边是文物保护,如何抉择?建科院专家团队历时一年多次调研、计算、试验和论证,创造性地采用了斜向50度一次平移55.8米到位的先进技术。平移最快速度4.3m/h,平移过程稳定,房屋没有出现裂缝。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平移工程。该工程完工后曾轰动一时,大家都为广西的专家们点赞。
据悉,作为广西建筑设计的排头兵,广西建科院还参与设计了广西贵港体育中心、广西民族剧院、南宁市科技馆、南宁市城隍庙、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南宁市埌东客运站、广西公安厅技术大楼、中国联通广西东盟交流中心等标志性项目。
位于五象新区五象湖北侧的东盟信息港小镇(研发中心),是广西第一个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广西建科院作为EPC工程总承包牵头单位,承担了建筑主体、室内精装、园林景观、智能化、绿建海绵等专项设计,以及采购与施工管理、造价咨询等一条龙技术服务。在这栋占地总面积仅有34854平方米的建筑内,需要设置办公、高科技展厅、数据机房、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和餐厅、健身会所、商务会所、网球场、游泳池等多个功能板块,建筑师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历经数月,最终将复杂功能和流线最大效率巧妙整合,成功打造了集智慧、生态、空间利用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型信息技术中心。
据了解,2020年前,广西有99%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都是由施工单位牵头负责。2018年,为了提升广西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品质,广西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推进工作方案》,广西建科院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创新,参与到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推进工作中来。这次试点,不仅是建科院的变革,更对广西的设计行业起到示范性的引领作用。
2
致力绿色理念 效果不同凡响
像搭积木一样搭房子,你见过么?“武汉雷神山医院就是装配式建筑的典型例子,从建成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2天。”广西建科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将房子的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与现在浇筑混凝土、人工搭建的形式不同,装配式建筑的运用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及建设时间,减少废材、废料、废水。广西建科院从1963年就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迄今为止,广西建科院已参与包括横县横州镇大竹小学、南宁城隍庙、青运村等十几个装配式项目的设计、建设。
据悉,广西建科院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相继获得的17项国家专利全部与绿色建筑设计有关。譬如,位于横县六景的广西景典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实验楼,从外观上看,跟其他建筑没啥区别,里面却大有来头。该项目是集全钢框架装配式、绿色、超低能耗于一体的节能智慧型建筑。广西建科院的设计师结合南宁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布局,通过对遮阳、通风、采光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建造出布局、结构、朝向最佳的建筑。同时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达到绿色、舒适、节能的作用,节能率比普通建筑提高15%,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设计牵头、科技引领”带来的巨大优势。此外,这些技术还运用在南宁华润中心二期南写字楼、万达茂一期、南宁科技馆、荔园饭店等项目。
拥有技术人员1500人的广西建科院,是我国成立较早的省级建筑科学研究设计单位,承担国家、行业、地方18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专利17项,主编参编完成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及标准图集80余项,获国家、行业和地方各类科技奖励100多项,持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市政行业(道路工程)甲级、城市规划编制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等各类资质22项。
3
承担社会责任 彰显国企担当
广西建科院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国企担当融入广西建设,为广西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近10年来,广西建科院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行业专业规划、发展研究报告、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政府技术支撑服务项目95项。从脱贫攻坚的住房安全保障到乡村振兴的乡村风貌提升,都活跃着广西建科院的身影。
在贵港市的覃塘、港北、港南三区,一排排民房整齐排列,错落有致,特色鲜明。2021年广西建科院充分发挥“三师”(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在项目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中的作用,紧扣推动乡村“形、实、魂”协同发展的要求,投入47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贵港市所辖三区的“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进行了提升改造。
该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体现贵港市岭南地域文化和建筑风貌,在设计中主要从坡屋顶、山墙、外立面、窗套、墙裙等五要素进行改造,形成了“白墙灰瓦硬山墙,飞檐翘角燕尾脊,披檐漏花木门窗”的新岭南民居建筑风貌。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贵港市乡村风貌改造工作成效显著,自治区政府对贵港市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农玉曼)
中国联通广西东盟交流中心一期
南宁市“三街两巷”保护整治改造项目(一期)——南宁城隍庙效果图
编辑 吴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