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上课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我感到很开心!”“就像和城里的同学同时同步一起上课一样”……柳州鹿寨县四排镇思民小学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他们对新上课方式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口中的“上课方式”,正是由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打造的“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被老师同学们亲切的称为“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目前已实现当地100%覆盖,成为柳州市“为民办实事”新的标杆工程,也是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践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一个剪影。近年来,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积极配合市政府,充分发挥通信企业的网络建设与信息技术优势,坚守“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农村光亮工程项目、关爱老人防走失定位服务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
送课下乡,覆盖农村中小学生30万名
“偏远山区,校点分散,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师资力量没有保障,国家课程难以开足开齐,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针对农村基层教育的这些痛点,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苏敏肯定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同步课堂’推动骨干学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柳州最早建设“同步课堂”的地区,其中良口乡为重点实施试点,项目共覆盖了26所学校143间教室。通过同步互动课堂的常态化教学,为三江良口乡有效解决了78位紧缺学科(英语、美术、音乐)的师资不足问题。“同步课堂”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平台。自2018年起,柳州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项目纳入市政府实施的“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
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为柳州市教育局在短时间内实现柳州市区学校和所有区县和乡镇的969所中小学校,8750个班级100%的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部署,利用实时互动、大容量并发和网络同步课堂无障碍的技术支撑保障优势,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柳州市建立起“云、网、端”新型教育模式,覆盖农村中小学生近30万名,实现网络“送课下乡”,有效解决偏远村小、教学点因教师匮乏,导致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无法开足、开齐的问题。
对于偏远地区孩子而言,“同步课堂”为他们连接了一个广阔的外部世界;对于乡村基层老师来说,“同步课堂”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最大限度共享。正如柳州鹿寨县四排镇思民小学教学负责人所言:“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感谢电信公司安装‘同步课堂’,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
“光亮工程”,美丽乡村“靓”起来
7月15日凌晨2时,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觉山村,通往田头的路上,村民们正忙着下地收割葱花,并赶在清晨将它们送往市里各大菜市场。“扯葱花都是从半夜两点忙到天亮,洗干净,然后等老板来收。”种了几十年葱花的觉山村村民说,“没有路灯之前,有的用头戴式手电筒,有的用竹竿把灯架起来,很不方便。”现在随着“村屯光亮工程”在觉山村全面建设后,智能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半夜干活方便了,朴实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针对农村路灯建设一次性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亮灯率低等突出问题,柳州市政府启动“村屯光亮工程”,携手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村屯使用”的路灯建设新模式,实现路灯“亮起来”、运维“管起来”、成本“降下来”。
2019年,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实施并率先在柳江区开展试点,在柳江区8个乡镇908个自然屯启动“村屯光亮工程”。据测算,柳江区第一批1.86万盏路灯,每年可节省电费、维护费200多万元。
2020年5月,作为柳州市政府年度“十大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之一,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开始推进北部三县——融安、融水、三江所辖的47个乡镇、501个行政村,共计3635个自然屯全部实现太阳能路灯光亮服务,亮灯共计74718盏,惠及群众约110万人。
村屯亮起来,路灯也智能起来。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承建的“村屯光亮工程”,太阳能路灯全部接入平台系统物联网管理,实现大数据平台的集中监控管理,实现路灯智能开闭控制,实现感应调节、智能管理。同时,每盏路灯都有独立的二维码,出现故障后,群众可以扫码反映路灯故障情况,迅速报修。
“企业建、企业管,政府租,村规划、村考核”的路灯建设新模式,不仅节约了财政资金,还提高了路灯的光亮率,赢得了群众称赞。同时,村屯“光亮工程”对建设新农村新能源,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具有重要意义,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实时定位,防走失防盗“好帮手”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人走失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减少老年人意外走失情况的发生,柳州市政府将关爱老人防走失定位服务项目,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并携手中国电信为七类走失风险较高的老人免费发放定位终端——“北极星”,并向老年人亲属免费提供终端实时位置、走失找寻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应对老人突发走失情况,协助家属提高寻人效率,为易走失的特殊老年人群体提供安全防护,提升市区易走失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安全保障。
据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北极星”项目负责人匡海林介绍,“北极星”定位终端系统采用的定位方式为基站定位,定位半径约300米,主要功能是对移动轨迹进行记录,为防止定位目标丢失提供基础记录数据。该定位终端三年不用充电,防水防摔无辐射,内置芯片定位,无需使用手机流量卡,可以避免出现断网断电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
定位终端领取后,用户将定位终端与手机绑定,在微信客户端自由切换,查看老人的实时位置轨迹。出现走失突发情况,公安部门和搜寻队可通过平台、相关设备对终端进行精确定位,协助家属找到对应终端所在位置,从而找寻到走失的老人。
该项目启动以来,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终端约1.7万个。据平台统计数据,定位终端服务对象月均使用实时定位功能4万次,月均使用轨迹回放功能约1.2万次,月均短时间内密集查询实时定位约2000次。截至目前,接到走失求助电话约百起,并100%寻回走失老人,同时用户通过北极星实时定位和轨迹回放功能,家属自行找回老人超200人次。
此外,该定位终端也可以嵌入电动车电瓶,成为电瓶防盗的有力武器。2020年9月28日,柳州公安就通过追踪一个被盗的嵌入“北极星”定位终端的电瓶,顺藤摸瓜在市内某小区找到“贼窝”,共追回被盗的390个电瓶。
柳州电信人通过“同步课堂”“光亮工程”“防走失定位”等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践行“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人民邮电为人民”,不同时代都熠熠生辉。
编辑 吴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