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把温暖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深入北海玉林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侧记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邓盛龙 覃鸿图 闭初健

访红色基地、到田间地头、进工业园区、讲融媒体建设……连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题实践活动走进北海、玉林,深入基层践“四力”,采取统一行动与小分队行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辅导、面对面交流互动、送文化下乡等形式,用心用情开展文化惠民为民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助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情颂党恩,永远跟党走。在玉林,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题实践活动第九组深入中共鬱林中心县委旧址、广西特委机关旧址黎家庄、容县冠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红色基地,就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建言献策。

第九组组长、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参加“七一”庆祝大会的幸福感受,并作多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专题辅导报告,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兴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少凤说:“报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在北海,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题实践活动第五组来到海城区地角女民兵连史馆。成立于1963年的地角女民兵连,被誉为南海前哨的钢铁红色娘子军、北部湾畔的铜墙铁壁。如今,该馆已经被打造成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地角女民兵连听党话、跟党走,团结群众保家卫国、建设家乡,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党史教科书。”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媛说,这样沾泥土、带露珠的文艺创作素材,值得深入挖掘、讴歌传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专家们还深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文昌塔、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冯家江湿地公园等地,调研北海文旅产业发展状况。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千年汉郡海上丝绸之路印记的文物引人追思。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张艺兵表示,博物馆对汉墓群、汉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值得期待,要统筹规划、开发、保护以及传承,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赶考第二个百年,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连日来,第九组专家深入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鹿塘社区、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北流市西琅镇木棉村等村屯,边走边看边思考,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现场交流指导。

戏台、知青院、茶馆、村史馆……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可游可赏可体验可推广的美丽乡村旅游新景,让专家们不禁伸出大拇指。在该村,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韦荣兵进行乡村振兴主题宣讲,为推动当地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出谋划策。“我们盼望的专家可来了,宣讲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很好地诠释了‘乡村振兴,文旅先行’理念,为十丈村进一步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指明了方向。”十丈村党总支书记卢强说。

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是根和魂。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市海城区第九小学编写校本教材,组织疍家娃合唱队等,传唱北海疍家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海乡情怀。“这个做法很赞。”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学科带头人齐爱民说,小学基础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一传一”模式,不仅形成了“一传百、一传千”的传承效果,更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孩子心中,坚定文化自信。

送文化更“种”文化。在玉林,自治区文联秘书长、广西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超俊带来了《戏剧创作》,对玉林文化艺术人才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杨学明送来了《熟读精细 口诵心惟——关于经典诵读的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让聆听的教师代表受益匪浅。

同唱一首歌,温暖到心窝。7月28日,在北流市明瑞高中,广西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贾双飞现场教学声乐演唱技巧,与今年该校艺考生深情唱起《把一切献给党》。“机会太难得了。专家手把手教,这让我受益匪浅。”该校学生韦北玉说。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