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传统缠花碰撞广西少数民族元素,打造不一样的时尚IP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雷小琴 实习李彩潇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

广西女匠人让古老丝织印染焕发新生

广西女匠人玩转古老蜡染技艺

传统缠花碰撞广西少数民族元素

广西壮锦饰品成七夕好礼

古人喜爱花卉,不论男女,皆有佩花的习惯。但鲜花易枯萎凋零,于是手工簪花、缠花等工艺应运而生。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复兴,缠花作为发髻上的点睛饰品,现在也受到大众的喜爱。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马上就要到了,汉服爱好者们开始忙着为自己挑选缠花。

2018年起,南宁姑娘柳妃开始研习传统手工艺——缠花,设计制作了上百款缠花饰品。最初,她跟着网上的视频尝试制作,自己摸索用材及制作细节,通过不断地尝试及改良用材与制作工艺,将传统柔软易变形的缠花,改良成坚实耐用、不失传统与现代美感的缠花作品。

▲柳妃在制作缠花头饰。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在南宁闹市一处工作室里,身着黑色汉服、头戴红色缠花的柳妃正在加班加点制作缠花。一张原木台子上,摆放着大小剪刀、铜丝、各色丝线等工具及材料。只见她在硬卡纸上剪出一片片小花瓣和叶子,用细丝线将这些小花瓣、叶子与铜丝缠绕包裹,直至丝线完全覆盖小花瓣、叶子,小花瓣、花蕊、叶子经过巧妙组合,一朵精致的牡丹缠花诞生。再将缠花固定在发簪上,一支牡丹缠花头饰就制成了。

▲用丝线缠好的“零件”。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制作完成后,柳妃当场为汉服同袍(备注:汉服爱好者的互称)鸣狐戴上,对方原本乌黑朴素的发髻顿时灵动起来。

传统的缠花以色泽艳丽纯正为主,柳妃除了遵循传统配色,还通过改进染色工艺,将现代时尚色彩元素融入缠花设计制作中。在她最新的作品中,缠花宛如真花一般,深受汉服同袍的喜爱。此外,柳妃还将南宁市花朱槿花、桂林市花桂花等制作成缠花饰品,极具广西地域文化特色。    

▲模特戴上缠花头饰,让人眼前一亮。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阿婷是一位汉服化妆造型师。在为汉服同袍化妆搭配饰品时,她发现柳妃设计制作的缠花饰品具有传统工艺的美感,且时尚感强,搭配发型时能令人眼前一亮。

▲柳妃设计制作的缠花饰品具有传统工艺的美感,且时尚感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阿婷说:“缠花看似简单,实际上考验心力、眼力、手力。缠花的美,在于丝线缠绕的整齐度,能使‘花瓣’显现出神奇的光泽。在缠线过程中,哪怕只有一根线的角度歪了,都得拆掉重做。”阿婷坦言,如今的年轻人都有些浮躁,学习制作缠花可以锻炼心性。所以,她也向柳妃学习制作缠花。 

▲柳妃制作的缠花饰品深受汉服同袍的喜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洛尘是一个95后的壮族小伙,他是柳妃的搭档,也是南宁谷僚天琴组合的成员,同时也是一位汉服同袍。在柳妃的提议下,洛尘尝试将壮、侗、苗等民族元素融入缠花作品设计中。

洛尘说:“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缠花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手艺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侗族、苗族的剪纸、刺绣工艺。我计划和柳妃一起,将广西少数民族元素融入缠花的制作工艺,创新打造不一样的时尚IP。” 

▲模特戴上柳妃新制作的牡丹缠花头饰。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今年七夕,柳妃新创作的缠花饰品将在南宁、柳州的汉服市集上展示。她认为,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走入千家万户。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更多年轻人接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 实习编辑李思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