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王光家 实习生 杨盈盈 靳怡雯
近日,在南宁一名业主家的外墙上,同时张贴着部门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和业主为何在一楼搭棚的情况说明书。一边是部门要求业主拆除棚子,一边是业主为了预防高空坠物而采取措施,此类现象在南宁有不少。高空抛物事件频见报端,有的小区单元门口却连凸台都没有。如何让居住安全得到保障?广西相关人士呼吁,期待改善楼宇设计,从源头上保护居民出入安全。
1
事件:当事业主不配合拆棚
8月中旬,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南宁市大枫路一小区,发现26栋一楼外墙处的公共区域搭建了一个玻璃棚,四周没有封闭,面积超过20平方米。南宁市青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认定该行为属于违规搭建,要求当事业主整改,整改通知书贴在业主家的外墙上。
▲▲图中玻璃棚属于违规搭建,外墙上同时张贴着整改通知书与业主的情况说明书(画圈处)。
当事业主随后在整改通知书旁张贴情况说明书解释称,搭这个棚是为了提防高空坠物,有一次楼上掉下来一个扫把,差点砸到他家小孩。
当事业主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玻璃棚是今年4月搭建的,平时这个区域常有玩具、食物等东西掉下来,有了棚子,可以保护在这个公共区域活动的人,不能等出了事故才重视。玻璃棚搭建数月以来,已拦截到了一些从楼上掉下来的物品,目前仍留在棚顶。
该小区物业管理方表示,业主搭棚当天,他们干预劝阻,并下发整改通知,青秀区有关部门随后也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业主拆除违规棚子,但业主均不配合。
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两违”办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情况已向上级报告,业主若不自行拆除,将由相关部门依法统一拆除。
2
走访:业主称搭棚保安全实属无奈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一楼的业主实际上并不想花钱搭棚,但为了安全,不得不“被迫”搭建。南宁市百花岭路某小区33栋的一楼业主刘女士在自家侧门外的公共走廊处搭建了棚子。她说,在没搭棚之前,她和其他居民因雨天路滑在这里摔了几次,加上该区域住房没有凸台遮挡,万一从楼上掉下东西,后果不堪设想。她多次向小区物管反映未果,才于搭建了这个棚子。
该小区物管人员表示,刘女士搭棚子的地方,属于消防通道出入口,此处严禁任何阻碍通道畅通的搭建行为。
在南宁另外一个小区,也有一名一楼的业主担心高空坠物,便在自家阳台安装塑料网,获得了物管方的同意。他所处小区的物管方表示,该住宅被用作高尔夫俱乐部,搭建塑料网是出于防止高尔夫球弹出的考虑,他们这才同意临时搭建。
其实,一楼业主花钱搭棚的情况并不少见。南宁凤翔路某小区业主韦先生和蔡先生近期也在一楼搭棚,且知道这样属于违规行为,但为了安全,还是做了。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想花这笔钱。
对于业主的这些行为,物管如何人士看待?南宁亿利城小区物管人员认为,业主的这些安全考虑合情合理,但根据相关规定,业主在建筑原有外墙面搭棚,无论是固定式的还是活动式的,都是不允许的。
3
难题:部分单元门口缺乏凸台保护
小区单元门口人流量多,南宁部分楼栋门口却缺乏凸台保护。在记者走访的10多个小区中,共有两个小区的单元门口未设凸台保护,单元门上方就是楼上业主的阳台。据一些物管人员透露,从阳台坠物是高空坠物的主要体现。
▲南宁一小区的单元门口上方(画圈处)没有凸台保护。
在南宁,高空坠物并不少见。建政路某小区的业主向记者反映,该小区的单元门口没有设置凸台保护,曾发生过高空坠物事件,所以后来他们每次进出单元门口都很谨慎,还提醒家人不要在单元门口久留。
单元门口同样没有凸台保护的,还有南宁凤岭北某小区。该小区业主表示,这样确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区内曾有过从高空掉落啤酒瓶的现象。此后,该小区物管加强了巡逻管理,要求全体业主做好阳台物品的安置并管好小孩,以防坠物。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一些业主用绳子将阳台上的花瓶固定好。
4
对策:做好前期设计和后期补救
如何让居住安全得到保障,广西相关人士给出了建议。
广西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曾节说,他居住的小区也遇到类似情况,小区单元门口虽然设有玻璃凸台,但面积太小,仍存在高空坠物伤人风险。8月21日,他所在的小区物管方建议业主提交改造升级申请,由物管单位将申请转交相关部门,获得审批同意后,就可对单元门口进行升级改造。初步改造想法是,将小面积玻璃凸台改成大面积金属材质凸台,以便更好地保护业主出入安全。
记者了解到,南宁部分新建小区在交房后不久便根据业主提议,征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对单元门口的小凸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南宁沙井一小区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令业主满意。
曾节表示,针对在建或规划中的小区,建议建筑设计方通过更人性化的前期设计,来确保居民在一楼活动的安全性,从而避免后期改造的麻烦。我国《住宅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记者了解到,南宁部分近期交付的新建小区,在业主家门口的公共窗户外侧设置了一米开外的凸台。物管行业人士表示,此举比较人性化,但在南宁还不多,即便从窗外不慎掉落物品,也只是坠落在凸台上,建议更多的新建小区参照这一设计。
另有业主建议,在住宅楼窗户和阳台下方的一楼设置一定面积的绿化带,促使居民避开坠物风险较大的区域,这也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举措。
编辑 易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