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周伟武
近日,家住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的李女士反映,这个学期开始,江西中学要求学生使用刷脸消费系统。该系统绑定学生家长的银行卡,学生刷个脸,系统就能自动扣费。自从她儿子使用刷脸消费,一下课就往小卖部刷脸买零食,这让她烦恼不已。
▲江西中学小卖部使用的刷脸支付机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伟武摄
9月23日下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江西中学,看到校门外有一排店铺,主要售卖米粉、奶茶,以及文具。由于还未到放学时间,店面上未见学生。一名店主说,她从一些家长中了解到,一些孩子自控能力太弱,每到下课时间,就往小卖部排队刷脸。
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后,记者在江西中学黄副校长的带领下,进入了校园。据了解,该中学有初中和高中部,一共2400多名学生。“有些家长还未完全了解学校的刷脸消费情况,其实它是利大于弊。”黄副校长说,现在学校主要倡导学生使用刷脸消费,但也可以使用现金。学校引进刷脸消费模式的原因是,以前学生使用IC卡消费的丢卡率较高,平均每学生每学期至少丢失一张卡,一年下来学生的总补卡费达6万元左右。学校全面实行刷脸消费后,学生就不必要为补卡买单。
在学校的小卖部,记者见到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用于刷脸支付的机器放在收银台上,收银员在后台输入金额,学生脸部靠近屏幕,按“确定”就完成支付过程。
▲学校消费系统页面截图。
黄副校长表示,刷脸系统的场景只限于学校。另外,系统后台设置每名学生每天的消费限额为50元。另外,这个系统能让家长实时接收到孩子的消费信息,了解孩子的消费习惯。学校每个月也会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学生的消费情况,如果发现哪位学生购买零食的消费比例过大,就会将他们集中教育疏导。
针对此事,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认为,学校使用刷脸消费是一种与时俱进行为,但必须要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推广,不能把刷脸消费变成学校敛财的工具。在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学校也要注意保护好学生人脸数据等方面的隐私,防止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以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褚瑞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