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筒和相机,仔细分辨每一块焦化的木材、每一片残碎的玻璃、每一段烧焦的电线,让废墟“说出真相”!这是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调员覃诗舟的日常。对她来说,灭火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故事的开始。
细致与敏锐,用心追求真相
今年1月23日早上6时,南宁市青秀区枫林路一小区电动自行车棚突发火灾,近80辆电动自行车被烧得只剩车架,车棚坍塌。接到火灾调查的任务,正在休假中的覃诗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覃诗舟在火灾现场。
车棚钢架已经被烧得扭曲坍塌,地面铺着厚厚一层燃烧残留物,零件四处散落着,焦黑变形的金属残骸似乎还在诉说着大火燃烧时的绝望,致使一场火灾发生的最初原因就隐藏在其中。
覃诗舟立即按照上级分工,与同事密切配合,走访多方知情人、逐辆勘验现场车辆,挨个比对钢筋铁皮的受热痕迹。对地上的可疑物件,她直接跪着认真观察,固定、提取证明起火原因的各种关键证据。从现场撤离后,她回到电脑前,比对分析视频资料直至深夜,抽丝剥茧,逐步向起火原因靠近。
“火调工作需要细致、耐心、敏锐,用心去追求真相,只有查明原因,才能更好地规避各种隐患。”覃诗舟说道。
危险与苦难,无畏探寻废墟
火场调查,不仅是对生理和心理的两大考验,更多的是潜伏在黑暗中的危险。爆炸、复燃、坍塌、气体中毒等,严重威胁着火调员的生命安全。
▲火灾现场,任何一个可疑物件都不能放过。
2019年4月13日,广西花鸟交易市场绿色植物展示楼发生火灾。覃诗舟在接到上级指派后,与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由于当时的建筑物历经6个小时的大火炙烤,现场烟气呛鼻,积水和泡沫四处蔓延,火调员们在视线浑浊的环境下,冒着房屋楼板坍塌的危险,按步骤进行现场勘验,查看建筑整体的烟熏和烧损情况等,并最终对重点区域进行细项和专项的勘验。
“一名火调员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无论火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毫不犹豫。”覃诗舟说。如今,面对突然换上火调服赶赴火灾现场、彻夜讨论火灾案情等情况,她早已习惯。对于她来说,能准确推理火灾起火原因,令她更有成就感。
学习与历练,实践检验真知
一名合格的火调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建筑学、材料学、法学、化学、电学等知识储备,精通各类汽车、家电的结构原理。
▲覃诗舟专注工作。
2020年11月,林松火灾调查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火调专家”名字成立的工作室。在此之前的两个月,覃诗舟已跟在林松专家身边进行深度研讨学习,经历了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菜鸟”到“火调新人”的转变。
专家小班教学、各领域专家专题授课、全区火调业务培训、全国火灾调查暨师资力量培训……她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水分”。无人机三维建模、电子数据提取与视频分析、锂电池火灾课题研讨……处处有她孜孜以求的身影。
2021年9月8日至11日,消防救援局在云南弥勒举行全国消防刑侦火灾调查联合演练比武。覃诗舟负责打造比武现场,“作为一名NPC,我的任务就是把‘剧本’写好。”
▲覃诗舟查看现场情况。
底商夹层住人场所,是覃诗舟负责打造的比武现场。如何营造火烧连营的真实场面?如何设置纷繁复杂的干扰项掩盖火灾的真相?覃诗舟和队友们不约而同想到了电动自行车火灾。
“在林松工作室学习的时候,我参与了南宁市西乡塘‘9·8’锂电池火灾的调查研究,对于锂电池生产设计、组装销售以及电动自行车的维修改装等过程潜伏的安全隐患有了一定的了解。”覃诗舟说道。在现场搭建过程中,覃诗舟和团队一起完美复刻锂电池火灾场景,利用车身线路故障、违规改装电池等多重因素,掩盖铺面电气线路乱接致使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参赛队员纷纷直呼“太难了”!
“脱离起火部位、起火点去盲目地搜集证据是不科学的,严谨的调查过程不仅需要全面研判火场各个方面的信息、细节,更需要随着调查范围的缩小,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最终主要的矛盾都会指向同一个方向。”覃诗舟说道。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