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三脚猫”的僵尸车
1.回访:大量“僵尸车”未挪窝
5月8日上午11时许,记者沿着金象建设路口一直走到东风南路口,看到大约两公里的道路泊位内仍停放着多辆“僵尸车”。这些车辆已十分破旧,一些车辆的车窗破烂不堪,多数车子的车牌已经被拆除,车轮也已不见了。

在建设东风南路口,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从他去年9月份开始接手该路段的清扫工作至今,有几辆车一直都没有挪过窝。该路段是附近阳光新城小学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地,一些小学生会爬进车窗已破烂的车里玩,十分危险。
这些“僵尸车”到底是哪里来的?
有市民表示,有的车辆是因为老旧,车主已不再使用,所以被遗弃在路边。
还有人透露说,由于这一带汽车修理店较多,有人就将维修成本高、车主已不要的废旧车辆挪到了路边停放。

2.调查:收费员收不到停车费
说起路边“僵尸车”问题,停车收费员黎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据他介绍,从金象建设路至东风南路口大约两公里的道路上大约有300个停车泊位,这一带的道路泊位以前都没有人敢承包,长期处于无人收费状态。

黎先生看到这一路段有这么多车位,从4月底就开始承包这一路段的停车收费项目。正式接手管理后他才发现,除了一些没有车牌的报废车占据车位外,还有很多车辆一直没有挪动过,想收费也收不上来。
“
好的时候每天也就收到八九十元钱,每月要支出两名人员工资和几千元的承包费,可能要面临亏本。
”
3.说法:有关部门面临执法难题
建设路一带的“僵尸车”问题仅是一个缩影。大沙田附近的团结路、吉象路及东风南路等路段,也停有十余辆“僵尸车”;在秀灵路、通泰路、滨湖路以及锦春路一带,“僵尸车”不挪窝现象也长期存在。

大量的路边“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不但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占用公共资源,而且也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让市民深恶痛绝,居民们都迫切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尽快出面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多个部门均表示面临难处。
据交警部门介绍,按照相关规定,
交警可处理的范围仅限于道路中非停车位的部分。如果车辆在停车泊位内停放则属合法停车,交警对此没有执法权。
即使是未年审或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的车辆,未在道路上行驶的,交警也不能进行处理;如果车辆属于盗抢车辆,则由公安部门处理。
不少“僵尸车”因为存在交通牌照缺少等情况,也难寻找到车主。
4.进展:正在研究出台处理“僵尸车”措施
对于“僵尸车”的执法问题,相关部门对在道路合法停车位内停放的车辆没有处置权是难题。据了解,目前南宁市相关部门在寻求破解办法。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近期,南宁市正在研究出台新的管理措施,初步想法是:
将滨湖路一带作为试点,将部分免费停车位收编划为限时停车泊位,打破停车位24小时有效的做法。这样一来,在不能停车的时段,交警就可以对“僵尸车”进行拖移。
不过,该措施有利也有弊,因为每个路段沿线居民或单位对车位需求的时间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南宁市大行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大行动办牵头,已经联合南宁市城管、交警以及路桥公司等相关单位召开了会议,研究清理城市道路“僵尸车”的办法。大致思路是:
对于沿街道路上无法联系车主又影响市容市貌的“僵尸”车辆,将由相关部门牵头进行摸底,统计出数据,然后向社会进行公示、拖移。
至于该管理办法什么时候推出,该负责人表示,由于该办法仍在讨论阶段,具体什么时候推出还不好说,“最快的话5月底实行,慢的话则还得再等一等”。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王艳群 唐辉吉
编辑